破碎者郑 作品

第172章 那本不该出现的书

星辰学府高三(7)班的实验角,永远堆着比课本还高的零件和图纸。王楚涵正蹲在地上,给一个拆到一半的旧能量炉换线圈,焊锡的白烟混着窗外飘进来的槐花香,在午后阳光里慢慢散开。

 

“楚涵,帮我递下绝缘胶带。” 郑士彪的声音从一堆旧书后面冒出来。他今天在整理实验室角落的储藏柜——老杨说里面有上届学生留下的实验记录,让他们清理出来归档。

 

王楚涵头也没抬,随手把胶带扔过去:“找到啥宝贝了?别又是些画满鬼画符的草稿。”

 

“还真不是……” 郑士彪的声音突然顿住,带着点难以置信的发飘。王楚涵闻声抬头,看见他手里捧着本深蓝色封皮的书,书页边缘都卷了毛边,封面上没有作者,只有一行烫金的字:《多维空间通道构建与平行时空观测录》。

 

“这啥?” 王楚涵走过去,指尖刚碰到书皮,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纸质摸着像某种特殊的合成纤维,翻页时发出的不是纸张摩擦声,更像细微的电流声。

 

郑士彪已经翻到了中间,手指点着一页手绘的示意图:“你看这个。”

 

图上画着个环形装置,结构和王楚涵之前构思的空间共振器惊人地相似,但标注的核心参数却完全不同。旁边用钢笔写着几行小字:“公元2047年3月,首次捕捉到平行时空频率波动,坐标a-73区域存在稳定通道,需能量阈值≥9.8t,以铱合金线圈构建共振场……”

 

“2047年?” 王楚涵皱起眉,“现在才2045年。”

 

“而且这理论……” 郑士彪快速翻着书页,“里面提到的‘平行时空观测数据’,有几处和老杨给的那篇论文高度重合,但细节更具体。你看这里,”他指着一张手绘的星空图,图上某个光点被圈出来,旁边写着“存在同源生命体信号”,“它说……平行时空里,可能有‘另一个我们’。”

 

实验室里静了几秒。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清晰,王楚涵看着那行字,心跳莫名快了半拍。

 

“你觉得……这书是真的?” 她伸手翻到最后一页,发现封底内侧贴着个模糊的标签,像是某个大学实验室的编号,但被磨损得看不清了。

 

“不管真假,这设计图能落地。” 郑士彪突然抬头,眼睛亮得吓人,“咱们实验室的铱合金线圈上个月刚到,能量炉虽然旧,但超频运行的话,说不定能摸到它说的阈值。”

 

“疯了?” 王楚涵挑眉,“老杨说了,未经审批的空间实验绝对不能碰,风险评估都没做——”

 

“但你不想知道吗?” 郑士彪把书往她面前推了推,“这书上说的‘平行时空’,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些‘同源生命体’,真的和我们一样吗?就试一次,搭个最小的原型机,只做频率探测,不真的开通道,行不行?”

 

王楚涵看着书页上那个环形装置的示意图,又看了看郑士彪眼里的兴奋——那是和她每次想到新点子时,一模一样的光。她沉默了几秒,伸手从桌角扯过一张草稿纸,笔尖在纸上划下第一个线圈的轮廓。

 

“行。” 她抬头时,嘴角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冲动,“但得改参数,安全第一。出了事,你顶着。”

 

郑士彪立刻笑起来,把书摊开在两人中间:“一言为定。先从线圈绕制开始,按书上说的,用0.3毫米的铱丝……”

 

阳光慢慢西斜,实验角的灯泡亮了起来,照着两张凑在一起的脸,和纸上渐渐清晰的环形装置草图。他们没注意到,那本深蓝色封皮的书,在灯光下泛着一层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银灰色微光,像某种沉睡的信号,被他们翻动书页的动作,轻轻唤醒了。

 

这就是一切的起点——从一本不知来源的旧书开始,两个少年想验证一个疯狂的猜想,却没意识到,他们即将撬动的,是远比“平行时空是否存在”更沉重的东西。

 

实验室的灯泡忽明忽暗,映着王楚涵和郑士彪眼下的青黑。

 

距离发现那本深蓝色封皮的书,已经过去三天。这三天里,高三(7)班的实验角几乎成了两人的专属领地——王楚涵用0.3毫米的铱丝绕好了环形线圈,细如蛛网的金属丝在环形支架上盘了整整二十七圈,阳光下泛着冷硬的银光;郑士彪则把书里的能量转换公式敲进了旧电脑,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数据流,正一点点匹配着实验室能量炉的输出参数。

 

“最后一次校准。”郑士彪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指尖在键盘上敲下回车,“频率锁定在73.4赫兹,和书上写的‘平行时空基础共振频率’只差0.1。能量炉预热完毕,随时能启动。”

 

王楚涵蹲在环形装置旁,检查最后一根连接线。线圈已经被固定在特制的绝缘底座上,底座边缘嵌着六个传感器,像六只圆睁的眼睛,死死盯着线圈中央的虚空。“传感器没问题,只做探测,不启动空间穿透程序——记住了?”

 

“知道知道。”郑士彪摆了摆手,眼睛却没离开屏幕,“就测三十秒,看看能不能捕捉到书上说的‘同源信号’。要是真有反应,咱们就……”

 

话没说完,实验室的门被“砰”地推开。李想抱着一摞刚领的实验报告闯进来,差点被地上的电线绊倒:“我的天,你们俩成仙了?三天没出实验室,老杨刚才还问……”他话音突然卡住,盯着那个银光闪闪的环形装置,“这啥?新玩具?”

 

“别碰!”王楚涵和郑士彪同时喊出声。

 

李想吓了一跳,举着报告后退半步:“至于吗……对了,张淼让我问你们,下午的小组讨论去不去?她新做的机械臂控制系统,据说能精准到夹起一根头发丝。”

 

郑士彪头也没抬:“不去,忙着呢。” 他伸手按下了能量炉的启动键。

 

嗡——

 

低沉的轰鸣从装置底部传来,环形线圈慢慢亮起淡金色的光,像有一汪融化的黄金在金属丝里流动。六个传感器的指示灯依次变绿,屏幕上的数据流突然变得密集,像一群受惊的鱼。

 

“有反应了!”郑士彪的声音带着兴奋,“频率开始同步了!”

 

王楚涵盯着线圈中央的虚空。那里还是空荡荡的,但她莫名觉得,空气好像变稠了,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看东西。传感器发出轻微的“滴滴”声,屏幕右上角跳出一行小字:“探测到微弱空间波动,来源未知。”

 

“才三十秒,稳着点。”王楚涵提醒道,指尖无意识地捏紧了衣角。

 

可就在这时,屏幕上的数据流突然乱了套。绿色的数字变成刺眼的红色,频率数值像疯了一样飙升——75、80、90……能量炉的轰鸣越来越响,环形线圈的金光猛地变亮,刺得人睁不开眼。

 

“不对!”郑士彪猛地去按停止键,“它在自主吸收能量!书上没说会这样!”

 

“什么?”王楚涵扑过去看屏幕,只见那行“空间波动”的提示变成了“时空频率异常耦合”,而线圈中央的虚空里,竟凭空出现了一道极细的银灰色裂痕,像被金光烧出来的伤口。

 

“快断电!”王楚涵吼道,伸手去拔电源插头。

 

但已经晚了。

 

那道银灰色裂痕在金光的滋养下,“咔嚓”一声裂开了半寸宽,裂缝深处涌出一股冰冷的气流,带着细碎的、黑紫色的光点。郑士彪那本放在桌角的深蓝色封皮的书,突然无风自动,哗啦啦翻到某一页,页面上的环形装置示意图,竟和他们眼前的装置一模一样,只是图中的线圈正冒着猩红的光。

 

“那书……”李想看得目瞪口呆,手里的报告掉了一地。

 

王楚涵没工夫管书。她眼睁睁看着裂缝里的黑紫色光点越来越密,像一群即将破茧的飞蛾,而环形线圈的金光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暗——能量被裂缝吸走了。

 

“它在……撕开更大的口子!”郑士彪的声音发颤,“书上说的‘稳定通道’,根本是骗人的!这是个陷阱!”

 

话音刚落,裂缝猛地扩张到碗口大,一股更强烈的吸力涌出来,实验室里的草稿纸、螺丝刀、甚至李想掉在地上的报告,都被卷着往裂缝里飞。王楚涵死死抓住环形装置的底座,才没被吸过去,她眼角的余光瞥见,那本书的页面上,不知何时多了一行红色的字,像用血写的:

 

“频率一旦匹配,无人能停。”

 

下一秒,裂缝里爆发出一阵尖锐的嗡鸣,黑紫色的光点突然凝聚成几道光带,顺着裂缝喷涌而出——不是冲向装置,而是像长了眼睛一样,朝着实验室的窗户飞去。

 

“砰!”

 

光带撞碎玻璃的瞬间,王楚涵看到了它们的颜色:纯黑的、暗紫的、夹杂着一丝诡异的金红,像几条失控的毒蛇,在午后的阳光里划出扭曲的弧线,然后猛地拔高,朝着星辰学府外的天空窜去。

 

而那道裂缝,在喷出光带后,像被抽空了力气,迅速收缩、变淡,最后“啵”地一声消失了。环形装置的金光彻底熄灭,线圈软塌塌地垂下来,像根烧尽的灯芯。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只有窗户破洞处传来的风声,呜呜地像在哭。

 

李想瘫坐在地上,指着窗外:“那、那些光……是啥?”

 

王楚涵没回答。她走到桌前,看着那本深蓝色封皮的书——刚才那行红色的字已经消失了,页面上还是那个环形装置的示意图,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但她摸了摸装置底座,残留的温度烫得手心发麻,像还留着裂缝里的寒意。

 

郑士彪突然抓起桌上的对讲机,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老杨……出事了……我们好像……真的把什么东西放出来了。”

 

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有人用手机拍下了天空中划过的彩色光带,配文“今日份奇异天象”;天文台的雷达屏幕上,几个异常光点一闪而过,消失在数据的杂音里;而在星辰学府的监控室,老杨盯着实验专班的监控录像,脸色一点点变得惨白——录像里,那些黑紫色的光带飞出实验室时,镜头恰好拍到了它们的轨迹,像一群被放出笼子的野兽,正朝着城市的各个角落,坠落下去。

 

实验室的碎玻璃在地板上闪着冷光,郑士彪的对讲机里只有电流的滋滋声——老杨那边不知为何没了回应。王楚涵蹲下身,捡起一块从环形装置上脱落的铱丝线圈,金属丝已经失去了光泽,像一截被揉皱的废铁。

 

“得告诉老杨。”她把线圈扔进工具箱,声音有些发紧,“那些光带坠在哪儿了?我们得弄清楚。”

 

郑士彪正对着黑屏的电脑发呆,闻言猛地抬头:“怎么弄清楚?刚才光带飞得那么快,我连方向都没看清。而且……你敢说吗?”他指了指破掉的窗户,“私自启动未审批的空间实验,还搞出这种动静,学校不把我们俩开除就算好的。”

 

“那也不能装傻。”王楚涵走到窗边,风灌进校服领口,凉得她打了个哆嗦。窗外是星辰学府的操场,几个低年级学生正指着天空议论,远处的教学楼上,有人正往这边张望——刚才的玻璃碎裂声和光带飞掠,显然惊动了不少人。

 

“楚涵!郑士彪!” 张淼的声音从走廊里传来,带着急促的脚步声,“李想跟我说你们把实验室炸了?到底……”

 

她的话在踏进实验室的瞬间卡住了。目光扫过满地狼藉、破掉的窗户,最后落在郑士彪手里那本深蓝色封皮的书上,眉头一下子拧起来:“这书……我上周整理储藏柜时见过,当时觉得封面眼熟,好像在老杨的办公室书架上看到过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