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
大军坐在站台旁思考着怎么忽悠太爷爷他们时,开往广城的火车已经开始缓慢地驶入站台。 此时,候车室内涌出许多匆忙的人群,晚上乘坐火车的人还真不少,粗略估计,至少有两三百人之多。
晚上来坐火车的人数,与白天来坐火车的人数差距不大,不过想想也就合理了,这是长途火车,一上火车就得坐几天,白天去与晚上去是一样的。管他人多还是人少,对于自己而言人越少越好。
大军跟着人群走上火车,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等列车员把票捡好,自己就可以休息了。
因为这节车厢人数不多,没一会列车员就把全部乘客的票检完,此时已经没人会打扰自己睡觉,大军便抱着手靠在座位上缓缓睡去。
还没睡两小时,大军就听到有人在哭泣。
心中暗骂一句,妈的大半夜你哭个啥?
随后又心中悚然一惊,我不会是坐错火车了吧?
难道自己坐上了一辆不是承载活人的火车?该不会是开往地府的列车吧?
想到这儿,大军身体不由得打了个哆嗦,随后站起来闻声望去。
晚上火车上的灯光极其昏暗,他定睛一看,发现是一对小夫妻,两人的年纪也不大,看上去大概有二十一二岁左右,最多不会超过24岁,那妇女怀中还抱着个孩子,哭泣声是那个妇女发出的。
大军凑热闹不嫌事大,站起来走到这对夫妻旁边问道:“大半夜的你们不睡觉,在这里哭个啥?”
那妇女站起来,又是鞠躬,又是道歉,嘴里说着:“小同志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打扰您睡觉,我是心里难过,实在忍不住才哭出来的。”
大军挠着头,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疑惑道:“你俩是不是招贼了?”
那青年站起来,给大军微微鞠了个躬,讪笑道:“小同志,我们没丢钱,是我媳妇心里难过,所以她才哭个不停。”
为啥要唤作青年,因为他的这个年纪有点尴尬,说他是中年吧,又才20多岁,说他是小伙子吧,他又结了婚还有孩子,所以只能唤作青年。
大军更疑惑了:“你们没丢钱,心里难过个啥?你把事儿说给我听听呗,或许你的困难我能帮上忙,你把心里的不愉快说完后也别哭了,你哭哭啼啼的,整个车厢的人都没法睡觉。”
那妇女哭丧着脸说道:“我家大丫头被我婆婆卖给别人了,我们是要去找我家大丫头,她年纪还小,才三岁多一点,不知道会不会被人贩子做成小乞丐,让她去街上乞讨,说着又哭起来了。”
青年人言以对,面带羞愧之色,看着大军尴尬的笑了笑。
大军闻言一脸愕然,随后一巴掌甩在青年的脑壳上,:“你笑啥笑,你闺女丢了你还笑得出来,你是不是找抽呢?
你娘把你闺女卖了,你还能笑得出来,你是不是脑子不好使。
青年挠了挠头苦笑道:“她是我娘,我能拿她咋滴?”
大军不解地问:“你家住哪?你们要坐火车去哪?”
那妇女哭着说道:“我家住四九城罗车胡同,我小姑告诉我们,我家大丫头被我婆婆卖去天津了,我们连夜赶着去天津找我家大丫头。”
大军随口道:“卖到天津什么地方?,你说来我听听,说不定我知道你闺女被卖到哪,天津我可熟了。”
那妇女,哇的哭起来,边哭边摇着头边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婆婆把我家大丫头卖到哪去了。”怀里抱着的小孩也被吓得哇哇哇的哭了起来。
大军又给了那青年一个大逼兜,你们没问清楚具体位置,那你们来找啥?
你以为天津是你家吗?你想怎样就怎样,我告诉你天津可大了,像你们这种找法,你找到明年都找不到。
那青年摸了摸被打痛的脑袋,怯生生地说:“我小妹听到我娘她们的对话了,我小妹说我家翠儿被卖到天津海边。买我家翠儿的那个老太太说这边生活条件好,她们家就住在海边,每天还能有鱼吃。”
大军露出一脸严肃的表情,很认真地说道:“如果你还想找回你家闺女,你就得回家去问你娘,问清楚你家闺女具体是被卖到哪个村?
天津海边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渺小,天津海边可大了,你以为天津海边是四九城的什刹海旁边吗?”
妇女边哭边说:“小同志,你对天津海边特别熟,你能帮我一起去找我家翠儿吗?”她一边说着一边给大军鞠着躬。
大军轻笑一声:“你也别给我鞠躬了,虽然我是在天津海边长大的,但是我真没那个能力帮你找闺女,人在哪都不知道,你让我帮你去找你家闺女,这难度,堪比让我去大海里捞针。”
大军也不是在吓唬他们,是像他们这样,漫无目的的去天津海边找一个人,如此做法能找到孩子的几率实在太低了。
再说了,这男人也不是啥好玩意,自己的闺女居然被闺女的奶奶卖了,身为父亲还不作出补救,像这种事他想去找回他闺女其实并不难,只要回去问清楚具体被卖到哪,真的要想找回来,一两天就能找到,你啥也不问清楚就出来走,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根本不是诚心来找闺女,而是来做做样子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妇女该咋说她呢,唉,说她可怜吧,她确实可怜,在家里一点人权也没有,简直就像当牛做马一般,这辈子她在那个家里可算是废了,说不定过两年就能给饿死掉。 最可怜的是那个小闺女,希望真像那个老太太说的,她家就住在海边,每天有鱼吃。
小闺女被卖到这边,也许对她来说不是啥坏事。
即使让他们找到那个小闺女,把她重新带回家里,对小闺女来说也未必是件好事。
她奶奶能卖她一次,就能卖两次,家里有这样的长辈是祸不是福。这种家庭早晚得衰落,要不了几年,那个家庭就得支离破碎。
再过两年左右,大旱灾就要来了,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小闺女有半数的几率会被饿死。
自己的亲孙女都舍得卖,粮食一旦减少,她肯定舍不得给小闺女粮食吃,孩子年纪还小,一旦没吃的,自然而然就饿死了。
此时,那妇女抱着孩子傻愣愣的看着大军,脸上的泪水不停的向下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