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浮森 作品

第449章 天助人助,再加些话术(第2页)

 

“你这是跟谁打架去了?”

 

“没有,父皇不用担心。”

 

朱标因为撒谎,眼神心虚地闪烁了几下。

 

这让朱元璋一下子意识到,事情不对劲。

 

“标儿,你到底怎么了?”

 

“父皇,儿臣出了趟宫,经过皇庄的时候,正好碰到李主事想要进宫来,说明玉米生长的情况……”

 

朱标没有回答父皇的问题,而是先把玉米苗长高的事说了。

 

“……李主事说,会先按照种植高粱的方法,种植这些玉米,或许能够提高一下它的产量。”

 

“高粱?”

 

朱元璋灵光一现,猛地一拍桌子。

 

“妙啊!咱怎么没想到,这玉米苗长得跟地里的高粱相像呢!”

 

他记得这高粱也不是大明本地的粮食。

 

有说是好几千年前的外来物,有说是有了丝绸之路,才传到这片土地上开始种植。

 

高粱刚传进来的时候,产量也很低,可它不光能吃还能酿酒,有专人挑选试种了数百年,有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手段,才有了如今的产量。

 

之前玉米没有参照物,哪怕有乖孙的只言片语当解释,那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因为连乖孙可能都不知道眼下的这种玉米怎么种。

 

但有了高粱这个先例的话,可以直接套用到玉米上试一试!

 

“好,咱这就让人告诉李俨,放心大胆的去试,就是施肥的时候注意天气,别把苗给烧死就行了,咱种不好只要种不死,指定能比那些原产地未开化的百姓种得好。”

 

在朱元璋看来,连种高粱都种成小米似的人们,种植水平是拍马也不及大明百姓的。

 

论种田,这里的人们不管是汉人还是土司,都是自带神农天赋!

 

朱元璋赶紧叫来云奇去皇庄传话。

 

等到云奇走了,朱元璋的视线,定格在朱标那潦草的头发上面,笑着打趣他。

 

“标儿,你这是去了趟皇庄看玉米苗,钻进玉米苗地里去了吗?”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朱元璋今天一早得知了这么大的大喜事,不光是军情地方上,免打好几场仗,就又多收服了方圆二百里的疆域,还拉拢了当地百姓的民心,推动了全民统一的大业。

 

工部送来的账簿,各地执证的酒商,给他送了二百万两的纯利润,有了这笔银子,造船造炮想造什么,没有人拦更没有人敢乱嚼舌根。

 

然后皇庄种的玉米,也是丰收在望了。

 

这日子过得真是太顺心了!

 

所以他得劝劝儿子。

 

“标儿,有些事不要亲自去做,你不光要早睡早起,更要爱惜身体,像咱一样,能让手下做的事,就得相信他们,用人不疑。”

 

“父皇说得是,儿臣受教了。”

 

朱标一脸愧疚地拱手一拜,只是低头时,身体猛地摇晃了一下,并看了一眼方位,朝着刘敏的方向倒去。

 

站在他身后的刘敏见状,立即上前搀扶,同时忍不住诉苦。

 

“陛下,不是殿下不想爱惜身体,实在是锦衣卫那边的差事出了意外,殿下一晚上没睡……”

 

“刘伴伴!”

 

朱标在适当的时候,低喝一声,打断刘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