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危机公关”
这封公开信,洋洋洒洒近千言,字里行间透着真诚与恳切,既有道歉的温度,也有解决问题的力度,更有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刘主任在一旁看着周阳一气呵成,嘴巴张了半天,最后只憋出一句:“局长,您这文采……不去写小说可惜了!我看着都快感动了!”
周阳笑了笑:“感动不感动另说,能让老百姓少骂两句,我就阿弥陀佛了。”
公开信通过交通局官方微博发出后,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激起了层层涟漪。
一开始,评论区自然少不了质疑和习惯性的嘲讽。
“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赶紧把路给我修好!”
“说得比唱得好听,坐等打脸!”
“智慧出行平台?别又是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完整看完了这封信,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有一说一,周局长这态度还是可以的,至少肯出来说话,还道歉了。”
“写得挺实在,把原因和措施都讲清楚了。那个绕行方案图我看了,还挺详细。”
“‘成长烦恼’这个词用得好,有点被说服了。希望不是画大饼。”
“测试版平台我刚用了下,居然真的能看实时路况!虽然有点卡,但比没有强啊!小赵牛逼(破音)!”
周阳的【公众沟通技巧】在字里行间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种真诚不虚伪的态度,有效地穿透了许多市民心中因长期拥堵而形成的“怨气壁垒”。
仅仅过了两天,刘主任就喜滋滋地跑来汇报:“局长!奇了!投诉电话量,比前几天下降了差不多三成!网上骂咱们的帖子也少多了,甚至还有不少帮咱们说话的!”
周阳微微一笑,这只是第一步。
他深知,行动胜于雄辩。
一周后,在小赵和信息中心团队爆肝努力下,“昭明市智慧出行”信息平台正式版上线,功能更完善,数据更精准。
与此同时,周阳策划的“地铁建设媒体开放日”也如期举行。
他邀请了昭明市各大主流媒体的记者,以及十几位通过网络征集、在市民中颇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和“资深交通吐槽专业户”作为市民代表,一同走进地铁一号线某标段的施工现场。
这个标段,正是之前爆出过质量问题的北环路站附近,但并非钱发负责的那一段。周阳特意选在这里,就是要展现刮骨疗毒后的新面貌。阳光下,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安全警示标志醒目,各种降尘喷淋设施也在持续作业。
周阳亲自担任“导游”,没有念稿子,也没有刻意回避问题。
他带着记者和市民代表们,参观了深基坑的支护结构,观摩了盾构机巨大的刀盘,当然是停机状态下的模型和视频,还让大家戴上安全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近距离感受了地下作业的艰辛。
“各位可以看到,我们脚下十几米深的地方,就是未来地铁列车穿行不息的隧道。每一米隧道的掘进,都凝聚着成百上千建设者的汗水和智慧。”
“地铁工程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远超大家想象。我们不仅要克服复杂的地质条件,还要在不影响地面既有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施工。这就像在豆腐上雕花,在心脏边做手术,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