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谁的港湾,谁的暗礁?
周阳办公室的门,现在是真真正正的门了。至少,没人敢不敲门就直接推。
而且敲门声都变得规规矩矩,三长两短,哦不,是清脆响亮,充满了敬畏。
林小雨抱着一台平板电脑,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脸上泛着兴奋的红晕。
“市长!您给的那个办公软件,简直是神器啊!”
她把平板递到周阳面前,屏幕上是一个流程图界面,五颜六色的,跟电路板似的。
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市政府办公室所有文件的流转状态,哪个文件在哪个人手里停留了多久,一目了然。
绿色的表示流畅,黄色的表示略有延迟,红色的……
那就是血栓。
自从张大伟被当众“手术切除”后,整个办公室的流程图,已经是一片赏心悦目的绿色。
“不错。”周阳点了点头,对这个系统奖励的工具,他也很满意。
这玩意儿一上线,办公室里那些老油条们,比谁都积极。以前是踩着点来,现在是提前十分钟到岗,擦桌子泡茶,生怕自已的名字在流程图上变了颜色。
“不过……”林小雨划动屏幕,指着一个被标注为深红色的巨大节点,秀眉又蹙了起来。
“这个项目,已经卡了快一年了。相关的文件在我们办公室和好几个局之间来回打转,就是推不动。”
周阳的目光落了上去。
【临海港深水码头三期工程】。
临海市是港口城市,港口就是临海的经济命脉。
周阳之前在交通局待过,对这方面很敏感。他之前就注意到,临海的港口吞吐量虽然大,但码头等级偏低,缺少能停靠世界最大级别货轮的深水泊位,这极大地限制了临海港的国际竞争力。
这个三期工程,就是要建一个新的深水码头,是临海市的头等大事。
“卡在哪里?”周阳问道。
“征地和拆迁。”林小雨的表情变得有些凝重,“项目规划区里,有一家叫‘海通物流’的本地企业,占了最关键的一块地。”
“他们的董事长叫李大海,快六十了,是临海本地的老牌企业家,以各种理由阻挠,就是不肯搬。软的硬的都试过,没用。听说……背景很深。”
周阳的手指,在“李大海”三个字上,轻轻敲了敲。
有意思。
又是一个“硬骨头”。
……
第二天,市政府常务会议。
会议议程过半,气氛还算融洽。
常务副市长陈义凡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开了口。
“各位,刚才讨论的都是些内部管理,城市民生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多关注一下我们临海市的经济发展命脉。”
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眼神却若有若无地瞟向了周阳。
“就比如说,我们的深水港三期工程,市里的重点项目,高书记和陆市长都多次强调过重要性。可据我了解,这个项目,到现在还停在纸面上,进展缓慢啊。”
会议室里,空气微微一滞。
所有人都听出了陈义凡的话外之音。
港口、交通,这正是新来的周阳副市长分管的领域。
陈义凡这是在常务会议上,公开向周阳发难了。
言下之意就是:你周阳搞定一个居民小区的供水问题,就闹得满城风雨,又是“临海速度”又是“周青天”的,好像多大能耐似的。现在碰上真正重要的经济项目,怎么就没动静了?
这是阳谋。
拿全市最重要的经济项目,来压你一个新来的副市长。
你办不成,就是你无能。
你要是乱来,出了岔子,责任更大。
陆长风市长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但没有说话。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周阳身上。
周阳脸上依旧挂着那副和煦的微笑,仿佛没听出陈义凡话里的刺。
“陈市长说得对,深水港项目,确实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刚到任不久,对这个项目的情况还在熟悉和调研阶段。”
“不过请各位领导放心,既然是我分管的工作,我一定会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尽快推动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他的回答,不卑不亢,滴水不漏。
既承认了问题,也表明了态度,还顺便给自已留了点时间。
陈义凡哼了一声,没再追击。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把周阳架在火上。
你不是能耐吗?我倒要看看,李大海那块滚刀肉,你怎么啃。
……
会议结束,陈义凡没回办公室,而是让司机直接开车去了市郊的一家私人茶馆。
包厢里,一个身材微胖,满面红光,穿着中式对襟衫的老者,已经泡好了茶,在等他。
正是海通物流的董事长,李大海。
“陈市长,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儿?”李大海笑呵呵地起身相迎。
“来看看老朋友。”陈义凡在他对面坐下,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老李,你那摊子事,今天在会上,又被提起了。”
“哦?”李大海眼皮都没抬一下,“哪个不长眼的又提这事?”
“还能有谁,新来的那个姓周的年轻人。”陈义凡冷笑一声,“不过你放心,已经被我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