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一水果 作品

第255章 人才,可不是这么请的(第2页)

 

【行为预测:其将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时,利用职权,故意设置不合理的流程和门槛,以达成其‘劝退大部分留学生’的潜在目的。】

 

周阳看着系统面板上的信息,嘴角的笑容,变得有些玩味了。

 

好家伙。

 

原来是自家孩子不争气,就觉得全世界的留学生都是废物?

 

这地图炮开的,真是个人才。

 

把个人情绪,带到关系到全市发展大计的公共政策里来。

 

这位刘主任,胆子不小啊。

 

“市长,您找我?”林小雨探进个小脑袋。

 

“小雨,帮我个忙。”周阳说道,“你通过一些年轻人的渠道,帮我找几个最近刚回国,有意向来咱们临海发展的留学生,专业不限。”

 

“就说我请他们喝个下午茶,随便聊聊,非官方性质的。”

 

林小雨愣了一下,但马上反应过来。

 

“好的市长!我马上去办!”

 

她知道,自家市长,这又是要开始“微服私访”了。

 

……

 

两天后,市里一家环境雅致的咖啡馆。

 

周阳换了一身便装,对面坐着三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一个是在华尔街做过两年金融分析的硕士,一个是在德国拿了工业设计博士学位的,还有一个,是刚从英国顶尖学府传媒专业毕业的小姑娘。

 

“周……周哥。”那个金融硕士还有点拘谨,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别紧张,今天我不是周市长,就是个想听听你们想法的临海市民,叫我周阳就行。”周阳笑着给他们续上茶水。

 

气氛很快就放松了下来。

 

“周哥,不瞒您说,我们对临ahai的未来非常看好,特别是星云科技落地之后。”金融硕士率先开口,“但……说实话,想真正落户,太难了。”

 

“哦?怎么说?”

 

“就说那个所谓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吧,”德国回来的博士苦笑着摇了摇头,“我感觉那是‘铁锈红’通道。”

 

“我光是为了认证我的海外学历,就跑了三个部门,盖了七个章。其中一个部门还要求我提供我德国导师的‘思想品德鉴定’,我当时就懵了,我上哪给他搞这个去?”

 

“对对对!”那个传媒专业的小姑娘也忍不住吐槽,“我更惨,他们那个线上申请系统,只能用ie浏览器打开,而且填到一半就崩溃。我试了五次,都没成功提交过一次!”

 

“还有那个租房补贴,”金融硕士补充道,“政策上写得很好,博士一个月给三千。但申请条件第一条就是:需提供临海市本地的房屋租赁合同。这不是死循环吗?我没拿到补贴,不敢轻易租房,不租房,就拿不到补贴!”

 

周阳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但心里已经有数了。

 

这些年轻人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核心都指向了一点——政策制定者,根本就没有站在申请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他们是在用管理犯人的逻辑,在管理人才。

 

聊了一个多小时,周阳对临海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实际情况,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

 

第二天上午,刘华果然把他的政策草案,意气风发地送了过来。

 

“市长!幸不辱命!您过目!”

 

周阳接过那份文件,客气地让刘华坐下稍等。

 

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越看,周阳的眼神就越冷。

 

这份草案,简直就是昨天那几个年轻人吐槽大会的“官方认证版”。

 

不仅把那些不合理的流程固化了下来,甚至还变本加厉。

 

比如,草案中明确规定:“非理工科专业的海外人才,申领安家费时,需额外提供由三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本地专家出具的推荐信。”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让一个学传媒的,去哪找三个本地的副教授给他写推荐信?

 

最让周阳无法容忍的,是草案的附则里,藏着这么一条:

 

“对毕业于澳洲、新西兰部分院校的人才,在资格审核时,应从严掌握。”

 

虽然没有点名,但这指向性,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这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更是公然违背了国家广纳全球英才的大政方针!

 

周阳缓缓地合上了文件,脸上,却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他抬起头,看向正襟危坐,一脸期待着被表扬的刘华。

 

“刘主任。”

 

“诶!市长您说!”

 

“你这份草案,写得很好。”周阳的声音很温和,“逻辑清晰,考虑周全,体现了我们老同志的严谨和细致。”

 

刘华的脸上,顿时笑成了一朵菊花。

 

“但是……”周阳话锋一转。

 

“我个人,有几个不太成熟的小问题,想跟你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