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回 荣府情澜困姻事 玉澜阿诗盼缘圆(第2页)
阿诗玛轻展素笺,提笔蘸墨,笔下的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引得姐妹们阵阵赞叹;或刺绣聊天,分享生活趣事时笑声连连,其乐融融。李纨指着阿诗玛绣品上的鸳鸯图案,笑着说道:“阿诗玛妹妹这手艺,可真是精巧,瞧这鸳鸯,活灵活现的,怕是要从绣布上飞出来了。”众人听了,又是一阵欢笑。只是,荣国府中的一些下人们,私下里却对这突如其来的姑娘议论纷纷。一日,几个丫鬟在回廊下小声嘀咕。一个圆脸丫鬟悄声说道:“你们说,这突然来的姑娘,真能成为咱们府里的少奶奶?我瞧着这事儿,悬!”她一边说着,一边左右张望,生怕被旁人听见。一个瘦高个丫鬟撇撇嘴,满脸不屑:“谁知道呢,不过瞧着二爷对她倒是上心,那眼神儿,一刻都舍不得离开。哼,也不知道是真感情,还是一时新鲜。”说罢,还轻轻哼了一声,眼中满是不以为然。另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丫鬟哼了一声:“哼,这事儿还不一定呢,老太太虽说不在了,可老爷、太太的心思,哪能这么容易琢磨透。这府里的事儿,向来复杂。指不定过些日子,就没这事儿了。”她一边摆弄着自己的辫子,一边小声嘟囔着。
这些话不巧被路过的贾巧听到,她顿时柳眉倒竖,心中不悦,呵斥道:“你们在这儿嚼什么舌根!若是再让我听到,仔细你们的嘴!咱们府里什么时候容得你们这般胡乱猜测!一个个都没个规矩!”她双手叉腰,眼神凌厉地看着几个丫鬟,那模样,颇有几分王熙凤的威严。丫鬟们吓得脸色惨白,如同见了鬼魅一般,赶忙低着头散去。
贾巧来到阿诗玛住处,将此事告知了她,并安慰道:“阿诗玛妹妹,你别往心里去,这些下人就爱胡乱猜测。你且安心住着,我相信叔父、婶母定会妥善处理此事。咱们荣国府,向来是讲道理的地方,不会让你受委屈的。”贾巧拉着阿诗玛的手,眼神中满是关切。
阿诗玛感激地说道:“多谢姐姐关心,我明白的。只是寄人篱下,难免会让人说些闲话。我只求能与玉澜长相厮守,其他的,也顾不得了。”她微微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落寞,却又很快坚定起来。
而另一边,贾宝玉与林黛玉在房中商议此事。林黛玉坐在妆台前,对着铜镜,手中的梳子轻轻梳理着头发,眼神略带忧虑地说道:“我瞧这姑娘倒是个好的,模样儿、性情都挑不出错处。只是不知她家中底细,且在台湾,日后往来也诸多不便。这路途遥远,万一有个什么事儿,可如何是好?再者,府里上下人多嘴杂,这事儿传出去,不知又会生出多少是非。”她轻轻叹了口气,放下梳子,用手撑着额头,一脸的愁容。
贾宝玉背着手,在房中来回踱步,神色凝重地点头道:“夫人所言极是,只是玉澜心意已决,若强行阻拦,恐怕伤了他的心。这孩子,平日里看着温和,一旦认准了什么,那也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此事着实棘手,容不得半点疏忽。家族声誉与玉澜的幸福,皆系于此,该如何权衡,还需细细思量。”他眉头紧锁,脸上满是忧虑之色,脚步沉重,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千斤重担。
夫妻二人思来想去,恰似置身迷雾之中,一时也难以决断。
数日后,贾政听闻此事,将贾宝玉唤至书房。书房内,茶香袅袅,却难掩贾政面色的严肃。贾政坐在书桌后,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佛在敲打着贾宝玉的心。他目光如炬,看着贾宝玉说道:“玉澜的婚事,不可草率。虽说如今讲究父母之命,但也需考量家族利益。这姑娘家在台湾,与咱们家族的根基甚远,日后诸多事务,怕是难以协调。再者,这门亲事若处理不当,恐会影响家族声誉。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家族的未来,容不得丝毫闪失。”
贾宝玉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应道:“父亲教训的是,孩儿与夫人也正为此事犯难,不知如何是好。还望父亲明示。”他低着头,神色恭敬,心中却也忐忑不安,不知父亲心中究竟作何打算。
贾政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先观察些时日,看看这姑娘品性到底如何,再做定夺。不可因一时心软,误了玉澜的终身,也误了家族的大事。一切以家族和玉澜的长远利益为重。这段时间,你且留意着府中众人的反应,尤其是那些下人,莫要让他们传出什么不好的话来。”贾政目光深邃,透着一股威严与决断。
贾宝玉连忙点头称是,心中暗暗思忖,此事需谨慎行事,切不可辜负父亲的期望。
荣国府内,因着贾玉澜与阿诗玛的婚事,众人各怀心思。阿诗玛每日在府中,小心翼翼,犹如捧着易碎珍宝,期盼着贾宝玉和林黛玉能早日应允婚事。她每日晨起,对着镜子精心梳妆,只为能给众人留下更好的印象;夜晚入眠,却又常常辗转反侧,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担忧与期盼。贾玉澜则心急如焚,恰似热锅上的蚂蚁,却又无计可施。他时而在园中徘徊,时而望着阿诗玛的住处发呆,只盼着父母能早日成全他们的婚事。整个荣国府,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迷雾所笼罩,而这门婚事的最终抉择,又将何去何从?
诗曰:
荣府波澜起爱缘,玉澜阿诗意绵绵。
归程携伴心犹喜,议亲愁绪意难全。
众议纷纭情路阻,双亲忧虑意周旋。
姻缘究竟归何处,且待异日佳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