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大鱼的小猫 作品

第一百七十八回 江南学艺探蚕桑 贾府植桑启新章

话说贾琏与贾宝玉于江南得林如海亲书荐函,顺利寻到养蚕缫丝的能工巧匠后,便一门心思地投身于农桑诸事的考察研习之中。时光荏苒,竟不知不觉已过去三月有余。

 彼时正值江南春日,风和日丽,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贾琏与贾宝玉每日穿梭往返于桑树种植基地与养蚕工坊之间,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悉心观察,不敢有丝毫懈怠。

 且说那桑树种植基地,一片郁郁葱葱之象。桑树新芽初绽,嫩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恰似无数只粉嫩的小手在盈盈招摇,仿佛在向世间展示着生命的蓬勃力量。贾琏与贾宝玉紧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沿着田垄逐行查看桑树的长势。

 贾琏目光敏锐,很快便留意到一棵略显矮小的桑树,他微微皱眉,指着那株桑树,恭敬地向老者询问道:“老丈,您瞧这株桑树,为何相较旁的略显矮小?其中是否暗藏不妥之处?”老者听闻,赶忙俯身仔细查看,他轻轻拨开周围丛生的杂草,而后缓缓说道:“这桑树许是肥力稍欠所致。您看呐,旁的桑树根系极为发达,将周遭的养分吸走了不少。

 往后啊,可得单独给它施些肥,悉心照料一番,如此方能慢慢赶上旁的桑树。”贾宝玉在一旁听得格外仔细,赶忙从怀中掏出一个随身携带的小巧本子,匆匆将此细节记录下来,口中还念念有词:“桑树肥力不均之故,需单独施肥。”那认真专注的模样,恰似一位虔诚的学子。

 随着春日渐深,桑叶愈发繁茂,养蚕的时节也悄然来临。走进养蚕屋内,只见密密麻麻的蚕卵整齐排列在蚕匾之中,正逐渐孵化出小蚕。这些新生的小生命,犹如黑芝麻粒般细小,正小心翼翼地在嫩绿的桑叶上缓缓蠕动,仿佛在探索着这个新奇的世界。贾宝玉怀着满心好奇,轻轻凑近蚕匾,目不转睛地观察着,不禁轻声感叹道:“瞧这些小蚕,如此细小纤弱,日后竟能吐出丝来,造物之神奇,当真令人惊叹不已。”

 与此同时,贾琏正与养蚕的农户热切交流着养蚕的诀窍。农户一脸认真地说道:“这小蚕初孵之时,最为娇弱,犹如新生的婴孩。桑叶得精心挑选最嫩的,而且每日都要勤快更换,稍有疏忽,便可能影响蚕儿的生长。此外,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也得时刻留意,稍有差池,蚕儿的生长便会受到影响。”贾琏听闻,连连点头,心中暗自将这些要点一一铭记。

 日复一日,蚕儿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渐渐长大,它们的食量也与日俱增。但见那蚕儿扭动着肥硕的身躯,如饕餮般贪婪地啃食着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一场轻柔细密的春雨洒落大地。在这期间,贾琏与贾宝玉有幸目睹了蚕儿眠起、蜕皮的奇妙过程。每一次蜕皮,蚕儿便仿佛经历了一次重生,身体长大一圈,颜色也愈发洁白如雪,愈发显得圆润可爱。贾琏凝视着蚕儿蜕皮,不禁心生感慨:“这蚕儿生长,恰似人之成长,每一次蜕变皆历经艰辛磨难,而后方能愈发茁壮。”贾宝玉深以为然,点头应道:“正是此理,贾府如今深陷困境,亦需这般脱胎换骨的蜕变,方能重焕往昔辉煌生机。”

 终于,蚕儿生长至结茧之时。它们仿佛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纷纷爬上特制的簇具,开始吐丝结茧。只见那洁白的丝线从蚕儿口中源源不断地吐出,将自己层层包裹。不多时,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蚕茧便如璀璨明珠般出现在众人眼前。贾宝玉轻轻拿起一个蚕茧,对着阳光仔细查看,只见那蚕茧洁白如雪,质地紧密,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他不禁赞叹道:“这蚕茧如此品质,想来抽出的丝定是上乘佳品。”贾琏则抓住时机,与农户深入探讨起结茧后的处理事宜。农户神情郑重地说道:“这蚕茧需及时处理,倘若等蚕蛾破茧而出,那丝便会断开,无法缫丝,可就大大可惜了。”

 接下来,二人来到缫丝工坊,探寻蚕丝的加工奥秘。工坊内热气腾腾,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女工们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地将蚕茧放入沸水中,而后轻轻搅动,细心找出丝头,再将那如银线般的蚕丝缠绕在缫丝车上。贾琏看着这奇妙的过程,心中满是好奇,开口问道:“这缫丝可有什么独特的讲究?”工坊的师傅听闻,停下手中动作,耐心解释道:“这水温的控制至关重要,太热丝易断,太冷则丝难以抽出。而且缫丝的速度也要均匀稳定,如此抽出的丝才粗细一致,坚韧耐用,方能织出上等的丝绸。”贾宝玉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女工们的手法,心中暗自揣摩其中的技巧与门道,眼神中透着一股执着与专注。

 在这充实而忙碌的三个月里,贾琏与贾宝玉不仅深入学习到了蚕桑养殖与蚕丝加工的精湛技艺,还与当地淳朴善良的农户和心灵手巧的工匠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他们深知,这些宝贵的知识和人才,将如同黑暗中的明灯,成为贾府振兴的希望所在。考察结束后,二人怀着诚挚之心,诚邀几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一同前往贾府,众人感其诚意,欣然应允。

 且说贾府这边,巧姐与板儿夫妻二人不负众人所托,将庄上的农田整治得井然有序。那原本荒芜杂乱的土地,如今已被翻整得平平整整,一道道田垄整齐排列,犹如等待检阅的士兵般庄严。

 巧姐头戴一顶宽大的斗笠,身着朴素的粗布麻衣,全然不见往日的娇贵之态,每日穿梭忙碌于田间,悉心指挥着庄户们做好种植桑树的各项准备工作。她轻轻蹲下身子,伸出纤细的手,温柔地抚平田垄上的土块,而后对身旁的庄户说道:“这土块一定要敲碎,桑树的根须方能顺利扎根生长。咱可得仔细着些,这可关乎着桑树日后的长势。”

 板儿则带领着一群庄户,肩扛手提,搬运着从各处精心收集而来的肥料,为即将到来的种植做最后的准备。他扛着一大袋肥料,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大伙都加把劲呐!肥料都放均匀咯,桑树可就全靠这些养分长大咧!只要咱齐心协力,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终于,贾琏与贾宝玉带着专业人员风尘仆仆地回到了贾府。

 贾宝玉回府匆匆见过贾政和王夫人后,便心急如焚地往潇湘馆跑去。他心中满是对林妹妹的思念,脚步也愈发急切。林黛玉听闻贾宝玉回府的消息,早早就倚在门口张望。她那一双含情目里满是期待,微风轻轻拂过她的发丝,更添几分娇柔。

 远远地,她便看见贾宝玉慌慌张张跑来的身影。贾宝玉跑得太急,到了林黛玉面前,一个踉跄不小心摔了一跤。林黛玉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大笑起来,那笑声清脆悦耳,如银铃般在空气中回荡。可笑着笑着,她又心疼起来,赶忙上前将他扶起,嗔怪道:“许久不见也不用行这么大礼,你都是当爹的人了,还这么冒冒失失,要是摔着了可如何是好。”贾宝玉看着眼前的林妹妹,也跟着笑了起来,全然不顾身上的灰尘,眼中只有林妹妹那明媚的笑颜。

 贾宝玉拉着林黛玉的手,走进屋内。屋内布置依旧是那般雅致,散发着淡淡的书卷气。他轻轻将她拥入怀中,声音带着几分深情与眷恋:“林妹妹,这三月不见,我日夜都念着你。”林黛玉脸颊绯红,靠在他怀里,轻声说道:“我又何尝不是,每日都盼着你回来。”

 两人坐在窗前,贾宝玉细细诉说着江南的见闻,从那嫩绿的桑树到忙碌的养蚕工坊,每一个细节都不曾遗漏。林黛玉听得入神,时不时轻轻点头,眼中满是温柔。说着说着,贾宝玉拿起桌上的茶杯,喂了一口茶给林黛玉,而后自己也抿了一口。

 窗外,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屋内静谧而温馨。两人相依相偎,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只愿沉浸在这片刻的温存之中,享受着久别重逢后的甜蜜与安宁。

 贾琏见了贾政和王夫人后,便着急回去见王熙凤。他脚步匆匆,心里满是对妻子的思念。此时王熙凤正在账房算账,算盘珠子被她拨得噼里啪啦作响。她全神贯注,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贾琏轻轻推开门,看到这一幕,不禁会心一笑。王熙凤听到动静,抬头见是贾琏,眼中闪过惊喜,手上的动作却没停,“哟,你可算回来了,这账我算得正头疼呢。”贾琏走上前,拿起手帕为她擦了擦汗,打趣道:“夫人这精明能干,还有算不清的账?”王熙凤白了他一眼,“你倒会说风凉话,这府里开销繁杂,我可不敢有一丝马虎。”贾琏拉过椅子坐下,“我在江南学到不少农桑之事,日后定能为府里增收,夫人也能少操些心。”王熙凤放下算盘,靠在他肩上,“你有这份心就好,我只盼着咱们这日子越过越好。”两人相视一笑,温馨弥漫在账房之中。

 贾琏顺势握住王熙凤的手,感受着她指尖的温度。“凤儿,这三月我在江南,每晚都会想你,想咱们的家。”王熙凤靠在他怀里,轻轻捶了他一下,“就会哄我开心,我还不知道你?在那江南,指不定见了多少新鲜玩意儿,把我都忘了。”贾琏赶紧抱紧她,“天地可鉴,我心里就只有你。我这次去江南学到不少农桑的门道,回来就和你好好谋划谋划,让咱们府里的日子更上一层楼。”王熙凤抬起头,眼中满是信任,“我信你。只是这府里大小事务繁多,你以后可别再像以前那般不着调。”贾琏认真地点点头,“我晓得,以后我一定和你一起把这府里操持好。”说着,他在王熙凤额头上轻轻一吻。王熙凤脸颊绯红,嗔怪道:“大白天的,也不害臊。”但嘴角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两人依偎在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