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闲书聊东西 作品

第2章 银镯上的莲纹

我此刻正攥着带血的黄金,站在宁采臣的客房门前。

 夜叉的命令在耳边嗡嗡作响,腕间银镯却烙着母亲临终的温度——他昨夜修补经卷时,我看见他行囊里露出半截桃木笔,笔杆上的刻痕,分明是父亲教我习字时的“慎独”二字。

 “公子可是来此借宿的?”

 推门声惊落砚边玉兰,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比鬼藤更颤。

 他抬头时,我猝不及防撞进一双眼——清冷却温热,像春阳化雪,与十年前母亲握我绣绷的手一样,让我这具鬼身竟泛起暖意。

 他起身行礼,袖中玉佩轻响。

 “止戈”纹在烛火下流转,与父亲留给我的半块严丝合缝。

 “在下宁采臣,”他瞥见我指尖的黄金,目光骤沉,“姑娘手中物……血腥味太重。”

 我慌忙将黄金藏入袖中,银镯却在此时滑脱,滚到他脚边。他弯腰拾起时,指腹抚过镯上磨损的莲纹:“家母临终前,也戴着相似的银镯。”

 声音忽然轻下来,“她说莲开并蒂,是心有牵挂的人才能绣出的纹样。”

 牵挂——

 这个词像燕赤霞的剑,劈开我十年封禁的记忆。

 母亲临终前未说完的“去寻你舅父”,父亲狱中寄来的断笔,还有井底那具戴着银镯的白骨——原来我从未忘记,只是被夜叉的腥风灌醉了心。

 “公子收下黄金吧。”

 我强行扯出笑,将夜叉的标记推过去,血腥味却让我喉间作呕,“寺中夜冷,可换些炭火……”

 他却后退半步,从行囊中取出半幅焦黑的符纸:“三日前在山脚下,有位道长说寺中有邪祟,教我将符纸浸在墨里。”

 说着指向案头砚台,清水已泛出淡淡朱砂色,“姑娘指尖的青痕,可是被鬼藤所伤?”

 我猛地缩回手。腕间交错的血痕在月光下显形,如同夜叉刻在我魂灵上的契约。

 他眼中闪过痛惜,竟与父亲当年看见我被墨汁染脏袖口时的神情无二:“姑娘若信我,”他翻开《劝善文》残页,“我父亲曾与聂御史同窗,常说御史千金绣的并蒂莲,能让顽石生暖……”

 “住口!”

 我突然尖叫。

 父亲的名字像雷劈在残垣,震得我魂体几乎透明。

 夜叉的笑声从梁上滚落,鬼藤已顺着门缝爬向宁采臣脚踝。

 他惊觉有异,将我护在身后时,我看见他腰间玉佩与我父亲的半块相触,竟发出清越的凤鸣——那是当年父亲为门生特制的“止戈”佩,唯有心怀善念者,方能让玉音不哑。

 “他们都要死!”

 夜叉的青面撞破窗纸,利爪直取宁采臣咽喉。

 我本能地扑过去,袖中黄金却在此时脱手,滚入鬼藤深处。

 宁采臣趁机将浸过符纸的墨汁泼向夜叉,焦臭中,我看见它腕间闪过与我银镯相同的莲纹碎痕——原来这妖怪,正是用我们的执念织就牢笼!

 “小倩,接住!”

 宁采臣掷来桃木笔,笔杆上“慎独”二字灼灼发亮。

 那是父亲的笔,是母亲的莲,是我十年未敢触碰的初心。

 当笔尖刺入夜叉眉心,它的嘶吼化作万千白骨的呜咽,而我腕间银镯,终于在剧痛中恢复了完整的莲纹。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与书生渐渐熟悉起来。

 他告诉我,他叫宁采臣,是来此求学的书生。

 他每日都会在寺中读书,而我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感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他会对着玉兰树背诵《诗经》,说这树像极了我提起的家中旧景,说"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该配这样的月光。

 一日深夜,我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情感,来到宁采臣的房间。

 月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修长。

 我鼓起勇气,轻声说道:"公子,小倩愿以身相许,只求公子能带我离开这苦海。"

 话一出口便想起母亲说的"女子贞静",却又觉得此刻的自己早已残破,唯有这具皮囊还能做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