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闲书聊东西 作品

第1章 梨花一霎梦

天宝十五载的暮春,骊山的梨花开得正好。

 我倚在华清宫的飞霜殿里,指尖抚过案头那方犀角梳,梳齿间还缠着几丝墨绿的鬓发——是去年冬至,三郎亲手为我绾发时落下的。

 窗外的风卷着梨花瓣掠过廊庑,恍惚间又看见那年蜀州的春日,叔父抱着我站在青石板路上,看一顶顶朱漆官轿从门前经过,轿帘上绣着的牡丹花纹,像极了此刻掌心这枚金镶玉牡丹簪。

 开元二十三年的中秋,我跟着叔父从洛阳回到蜀州老宅。

 堂前的桂花树开得正盛,香雾漫过雕花窗棂,沾在我新制的石榴裙上。

 忽听得墙外传来马蹄声,三匹白驹踏碎满地月光,为首的少年勒住缰绳,玉冠上的流苏在月下晃出细碎的银光:"可是弘农杨氏的娘子?"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寿王。

 他翻身下马时,腰间的双鱼玉佩撞在鞍鞯上,发出清越的声响。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武惠妃亲自选的聘礼。

 三日后,鎏金的聘盒抬进杨府,红绸上绣着的并蒂莲还沾着晨露,叔父捧着圣旨的手在发抖,我却望着盒中那支累丝金凤钗出了神——原来皇家的聘礼,连凤羽上的明珠都是会说话的,每一颗都在说,从此你便是皇家妇。

 寿王府的梧桐叶黄了又绿,我渐渐习惯了晨起为夫君研墨,看他在宣纸上临摹《乐毅论》。

 他总说我的小字像春溪里的游鱼,灵动得很。

 直到开元二十八年的冬至,婆母武惠妃突然病重,寿王奉命陪驾骊山温泉宫。

 我记得那日他临走时,往我妆匣里塞了块荔枝膏:"骊山的温泉水暖,母妃说让你同去。"

 温泉宫的雾气比蜀州的山岚更重,沾在鬓边竟凝成水珠。

 我跟着寿王穿过九曲回廊,廊壁上绘着的《霓裳羽衣图》在水汽中若隐若现。

 转过飞霞殿时,迎面撞见一顶明黄步辇,十六名内侍抬着辇舆,辇中之人的玄色衣摆垂落下来,绣着的金线蟠龙在雾中游走,像极了蜀州江里的翻波。

 "寿王妃。"低沉的嗓音惊飞了檐角的寒鸦。

 我抬头看见三郎,不,那时该称陛下,他眼中映着温泉的水汽,竟比星辰更亮。

 他伸手替我拂去肩上的雪花,指尖掠过我耳垂时,我听见寿王的玉佩在腰间碎成两半。

 三日后,我在太真观的银杏树下收到度牒。

 鹅黄的道袍穿在身上,比寿王府的霞帔轻得多,却重得让我喘不过气。

 观主说,这是为窦太后祈福,我望着观外的宫墙,突然想起寿王临别的眼神——那是我从未见过的疏离,像隔着层层雾霭的月亮。

 天宝四年的七夕,我在长生殿第一次穿上霞帔。

 三郎亲手为我戴上金步摇,珠串垂落间,他鬓角的白发晃得我眼眶发疼。

 "太真,"他唤我道号时,语气比当年寿王唤"王妃"更温柔,"朕为你作了支曲子。"

 殿外的乐工奏响《霓裳羽衣曲》,我踩着玉阶旋转,水袖拂过烛影摇红。

 三郎击着羯鼓应和,眼中映着我的倒影,比华清池的水更清澈。

 一曲终了,他握住我汗湿的手:"朕愿与卿生生世世为夫妇。"

 我望着他腰间的玉佩——那是用寿王碎玉重新缀成的,十二片玉片拼成双鱼,却再难游回旧日的江湖。

 杨家的车辇开始挤满长安街。

 堂兄国忠的靴底沾着宰相府的朱砂,三位姊姊的裙裾扫过御史台的青砖。

 虢国姊姊总爱乘着赤鬃马招摇过市,她鬓边的红宝石簪子,是从韦家旧宅的废墟里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