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闲书聊东西 作品

第4章 职场初啼声(第2页)

 看着小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是啊,我不能被打倒。

 为了妈妈,为了自己,我必须站起来。

 我开始每天泡在图书馆和咖啡馆,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十点回家。

 我学习新的营销知识,研究热门案例,重新拾起了大学时学过的设计软件,从最基础的快捷键学起。

 手指在键盘上敲打时,那种熟悉的感觉慢慢回来了,虽然生涩,却让我感到踏实。

 面试了十几次,被拒绝了十几次。

 有的面试官直接说:“三年全职太太,专业技能怕是生疏了。”

 有的让我做一份策划案,结果因为不够贴合市场需求而落选。

 再一次,我在一家公司的走廊里等结果,听到两个面试官在讨论我:“那个林晓,想法是有的,但实操经验太少,还是算了吧。”

 我躲在楼梯间里,偷偷哭了一场,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着急,怕自己真的被这个世界淘汰了。

 但哭完之后,我还是擦干眼泪,继续投简历,继续学习。

 我在网上报了营销课程,每天跟着老师做作业,和同学们讨论案例。

 我开始关注行业公众号,每天花两个小时浏览文章,做笔记。

 小芸说我魔怔了,半夜起来上厕所,还看见我在客厅对着电脑敲字。

 终于,我收到了一家中型广告公司的复试通知。

 复试那天,我特意化了淡妆,穿上了小芸借给我的职业套装。

 站在镜子前,看着里面那个眼神坚定、妆容得体的自己,我第一次在离开秦晋后,感受到了一丝自信。

 抽屉深处躺着秦晋送的第一支口红,色号是他选的“斩男色”,那时我觉得连涂什么颜色都该由他决定。

 而现在指尖这支豆沙红,是小芸硬塞给我的,她说:“林晓晓,你得先成为自己的斩男,才能遇上懂得欣赏你的人。”

 这话粗粝,却像极了外婆说的“啐啄同机”——若我始终等别人来定义价值,便永远是待价而沽的商品。

 复试的题目是为一个新兴的茶饮品牌做推广策划。

 我结合自己这阵子学到的知识,加上以前的工作经验,洋洋洒洒地说了半个多小时,从市场分析到受众定位,从线上推广到线下活动,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我提到了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元素,建议将茶饮与传统剪纸艺术结合,做限量包装;还提到了利用短视频平台做“diy调饮”挑战赛,吸引用户参与。

 面试官频频点头,其中一位戴眼镜的男主管笑着说:“林小姐,你的策划案很有想法,尤其是国潮结合的部分,很新颖。看得出来,你最近下了不少功夫。”

 另一位女主管也说:“我们这个岗位需要的就是有创意、肯学习的人,欢迎加入我们团队。”

 拿到录用通知的那一刻,我躲在楼梯间里,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我给小芸发了条微信,只写了三个字:“我过了!”

 她秒回了一大串恭喜的表情,最后说:“晚上姐请你吃大餐!”

 入职后的日子忙碌而充实。

 我被分到了策划部,组里的同事大多是年轻人,气氛很活跃。

 我的直属上司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姐姐,姓王,大家都叫她王姐,她很照顾我,耐心地给我讲解公司的流程和项目。

 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很吃力。

 同事们讨论方案时提到的一些新术语、新玩法,我都需要私下里查资料才能弄懂。

 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为了赶一个方案,我会在办公室待到深夜。

 有一次,我做一份关于美妆品牌的策划案,为了找灵感,我把市面上几十款热门化妆品的营销案例都研究了一遍,熬了两个通宵,第二天眼睛都红了。

 王姐看到了,递给我一杯热咖啡:“晓晓,别太拼了,注意身体。”

 我笑着说:“没事,王姐,我在补以前落下的课呢。”

 其实,我不是在拼命,我是在享受这种充实的感觉。

 当我专注于工作,当我为了一个创意绞尽脑汁,当我看到自己的方案被客户认可时,那种成就感是做全职太太时从未体会过的。

 我不再有时间去想秦晋,不再有精力去为那些过去的事情伤神。

 工作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曾经灰暗的世界,让我看到了除了爱情之外,人生还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

 秦晋还在断断续续地联系我。

 有时是一条简单的问候短信,有时是一个未接来电。

 有一次,他甚至找到了我公司楼下,隔着马路看着我,眼神复杂。

 我看到了他,但我只是顿了顿,然后和同事有说有笑地走进了办公楼。

 我知道,我还没有完全放下,但我正在一点点找回自己。

 就像那只正在破壳的小鸡,每一次努力啄击,都离光明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