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四大名着:曹操之死(第2页)
曹操的死讯传出,许都的百姓涌上街头,有人哭,有人笑——恨他的人说他是奸贼,爱他的人说他是英雄。而在西川,刘备听闻曹操死了,先是一愣,随即放声大哭,哭的既是曹操,也是关羽,更是这乱世的无常。
孙权在建业接到消息,对着北方拜了三拜:“孟德公,你终究还是比我先走一步。”他对张昭道,“曹操死了,曹丕新立,自顾不暇。刘备若来伐吴,怕是没人能牵制了。”
张昭叹道:“主公只能备战。可派陆逊为大都督,扼守夷陵,凭险拒敌。”
曹操的葬礼比关羽更盛大。曹丕遵照父亲遗愿,将他葬在邺城西的高陵,不起坟头,不藏金银,只陪了些生前常用的书简和刀斧。送葬的队伍绵延数十里,其中有他的文臣武将,有他的姬妾子女,还有些曾被他打败的诸侯旧部——他们来送的,或许不是魏王,而是那个搅动了整个时代的曹孟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葬那日,曹丕在高陵前宣读了曹操的遗诏,其中有句“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让在场的人无不落泪。司马懿站在人群里,望着曹丕年轻的背影,又看了看高陵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 曹操死后,曹丕袭魏王爵。他比父亲更急着称帝,当年十月,就逼汉献帝禅位,改元黄初,国号魏。登基那日,许都的钟鼓敲了整整一天,可铜雀台的红梅,却开得比往年稀疏。
消息传到西川,刘备在朝堂上痛哭失声,指着北方骂道:“曹丕篡汉,乃国贼!”诸葛亮等人趁机劝进,说“天下不可无主”,请刘备称帝,延续汉室。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改元章武。登基大典上,他望着坛下的群臣,忽然想起曹操,想起关羽,想起那些在乱世中逝去的人,心里竟没有多少喜悦,只有沉甸甸的累。
而在江东,孙权依旧称吴王,一面与蜀汉修好,一面又向曹魏称臣,在夹缝中求生存。他时常登上建业的城楼,望着长江的水,想起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想起关羽的“单刀赴会”,忽然觉得,这天下的英雄,终究是要一个个离去的。
曹操之死,像块巨石投入三国的湖面,激起的涟漪改变了天下的格局。那个由他一手开创的曹魏,在曹丕手中走向了帝国;那个与他争斗半生的刘备,终于登上了帝位;那个被他视为“小儿”的孙权,也在江东站稳了脚跟。
高陵的松柏渐渐长青,曹操的故事却在民间流传。有人说他是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人说他是英雄,统一了北方,让百姓少受战乱之苦;还有人说他是诗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比他的功业更让人难忘。
铜雀台的歌姬换了一批又一批,唱的却还是那些老歌。当新人问起台上的匾额为何题“铜雀”二字时,老人们会说:“那是魏武帝当年想锁住二乔的地方,可到头来,连他自己都锁不住这乱世。”
曹操死了,但他留下的影响,却贯穿了整个三国。他的权谋,他的文采,他的功过,都成了历史的注脚。而那些因他而起、因他而灭的故事——关羽的死,刘备的称帝,曹丕的篡汉——都在他死后,以更快的速度铺展开来,走向一个未知的结局。
高陵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平原,带着麦香,也带着硝烟的余味。它像在诉说,那个叫曹操的人,虽已长眠地下,却从未真正离开。他的影子,还留在许昌的宫墙里,留在邺城的街巷中,留在每一个关于三国的传说里,提醒着后来人:乱世里的英雄,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就像他自己写的那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而他,终究没能等到那一天。
喜欢权演龙之更新的书请大家收藏:()权演龙之更新的书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