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演龙 作品

第118章 四大名着:祈雨凤仙郡

青牛怪被太上老君牵走时,八戒还在洞里揉着被捆麻的胳膊,嘴里嘟囔着:“早知道这妖怪有靠山,俺说啥也不偷他那破衣裳……” 悟空照着他的大耳朵扇了一下:“呆子,现在知道错了?若不是老君来得快,你早成了妖怪的下酒菜!”

 唐僧合掌道:“阿弥陀佛,经此一事,望你能戒骄戒躁,莫再贪小失大。”八戒缩了缩脖子,不敢再顶嘴。

 师徒四人离开金兜山,一路西行,约莫走了半月,来到凤仙郡地界。还没进城,就见路边的田地干裂得像龟壳,禾苗枯得能点燃,几个老农跪在田埂上,对着太阳磕头,嘴里喊着“老天爷下雨吧”,声音嘶哑,满脸绝望。

 “这地方咋这么旱?”八戒咂咂嘴,“连点水花都看不见。”

 进城后更是触目惊心:街道上尘土飞扬,百姓们面黄肌瘦,提着水桶排队在井边打水,可井里的水早已见底。城门口贴着一张黄榜,上面写着:“凤仙郡大旱三年,颗粒无收,若有法师能求来甘霖,郡王府愿献黄金千两,良田百亩。”

 唐僧看着黄榜,眉头紧锁:“百姓受苦至此,我等既遇之,当尽力相助。”

 悟空走上前,一把撕下黄榜:“这点小事,包在俺老孙身上!”

 守城的卫兵见他是个毛脸和尚,本想拦着,却被悟空一瞪,吓得缩了回去,连忙领着他们去见郡侯。

 凤仙郡的郡侯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名叫上官仪,头发胡子都愁白了。见了唐僧师徒,他扑通一声跪下:“圣僧救命啊!再不下雨,凤仙郡的百姓就要饿死、渴死了!”

 唐僧连忙扶起他:“郡侯请起,我这徒弟略通祈雨之术,定会尽力。”

 悟空道:“郡侯放心,俺这就去天庭问问,看是哪个不长眼的挡了雨路!”说罢,一个筋斗翻上云端,直奔凌霄宝殿。

 玉帝正在和太白金星议事,见悟空闯进来,皱起眉:“猴头,又来做什么?”

 “玉帝!凤仙郡大旱三年,百姓苦不堪言,您快下道旨,让龙王去下点雨吧!”悟空急道。

 玉帝却摇摇头:“那凤仙郡郡侯上官仪,犯下大罪,朕岂能赐雨?”

 “他犯了啥罪?”悟空瞪眼,“就算他有罪,也不能连累满城百姓啊!”

 玉帝道:“你去批香殿看看就知道了。”

 悟空来到批香殿,只见里面供着三尊神:风婆婆、雨师、雷公。神案前立着一座米山,有拳头那么大,旁边趴着只小鸡,正用嘴啄米;还有一座面山,比米山还高,旁边蹲着只哈巴狗,伸着舌头舔面;神案底下还悬着一盏明灯,灯芯上缠着根金线,旁边有只老鼠,正一点一点啃金线。

 “这是啥意思?”悟空拉住个当值的仙官。

 仙官叹道:“三年前,上官仪在祭天的时候,推倒了供桌,把供品喂了狗,还辱骂上天。玉帝大怒,立下这米山、面山和金线,说要等小鸡啄完米山,小狗舔完面山,老鼠啃断金线,才给凤仙郡下雨。”

 悟空听得火冒三丈:“这玉帝也太糊涂了!上官仪有罪,罚他就是了,干嘛折腾百姓?”他气冲冲地回到凌霄宝殿,指着玉帝就骂:“你这玉帝,不分青红皂白,为了一个人的过错,让满城百姓受苦,算什么三界之主?”

 玉帝也不恼,只是道:“你若能让上官仪真心悔过,朕便下令降雨。”

 悟空没办法,只能憋着气回了凤仙郡,把批香殿的事一说,上官仪吓得面如土色,“扑通”跪在唐僧面前:“圣僧,是我糊涂!三年前那天,我喝醉了酒,又和夫人吵了架,一时糊涂才推倒了供桌……我知罪了!求圣僧救救百姓!”

 “知罪就好。”悟空怒道,“你一个人的过错,让多少人家破人亡?现在知道怕了?”他指着外面,“你去街上,当着百姓的面,磕头认错,发誓往后积德行善,或许上天还能原谅你!”

 上官仪不敢耽搁,立刻带着妻儿,来到城中心的广场上,对着百姓们痛哭流涕,诉说自己的过错,还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又亲自去修复被推倒的祭天台,跪在台上三天三夜,祈求上天原谅。

 百姓们见郡侯真心悔过,也都原谅了他,跟着一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