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四大名着:还魂寇善人(第2页)
离开铜台府时,寇员外带着全城百姓送了三十里地,还让工匠做了块“还魂圣僧”的牌匾,非要挂在唐僧的行李上。悟空笑着收下,扛在肩上,倒像面得胜的锦旗。
一路西行,转眼就到了上元节。远远望见一座城池,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正是金平府。城门口的慈云寺方丈,早就带着僧人等候,见了唐僧师徒,连忙合十:“圣僧远道而来,恰逢上元佳节,我寺已备下斋饭,恳请圣僧在寺中赏灯,共度佳节。”
唐僧本想赶路,却被方丈的诚意打动,又见城中百姓喜气洋洋,便答应了。慈云寺里挂满了花灯,有走马灯、宫灯、莲花灯,五颜六色,看得八戒眼花缭乱:“这灯真好看!比俺老猪的钉耙还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入夜后,金平府更是热闹。大街上人头攒动,舞龙舞狮的队伍敲着锣鼓走过,小贩们吆喝着卖元宵、糖画,孩子们提着灯笼追逐打闹。唐僧师徒跟着方丈走在街上,百姓们见了他们,纷纷让路,有的还往八戒手里塞糖糕。 “这金平府,比铜台府还热闹!”八戒嘴里塞满了糖糕,含糊不清地说。
悟空笑道:“呆子,小心吃撑了。你看那灯楼,比灵霄宝殿的还气派!”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城中心的灯楼有三层高,每层都挂着百十来盏灯,最顶上是盏巨大的琉璃灯,照得周围如同白昼。忽然,灯楼里传来一阵丝竹声,几个穿着华丽的女子在楼上翩翩起舞,引得百姓们阵阵喝彩。
唐僧看得有些出神,叹道:“国泰民安,便是如此吧。”
方丈在一旁道:“圣僧有所不知,这金平府的灯,每年都要祭献三位神仙——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说是能保来年风调雨顺。”
“哦?还有这等事?”悟空眉头一挑,火眼金睛往灯楼顶上一扫,见三个黑影正坐在琉璃灯旁,贪婪地吸着灯油,身上透着股妖气。
他心里咯噔一下,却没声张,只是对唐僧道:“师父,夜深了,咱们回寺吧。”
回到慈云寺,悟空才对唐僧道:“师父,那三个什么大王,不是神仙,是妖怪!”
“妖怪?”唐僧吃了一惊,“他们在灯楼做什么?”
“吸灯油!”悟空道,“看那样子,定是修炼了什么邪术,靠灯油维持法力。俺看他们眼神不善,怕是对咱们不怀好意。”
八戒一听有妖怪,顿时来了精神:“猴哥,要不俺们现在就去收拾他们?”
“不急。”悟空摇摇头,“今夜是上元节,百姓们正高兴,别扫了大家的兴。等过了节,再找他们算账!”
夜里,唐僧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锣鼓声,总觉得不安。他想起寇员外死而复生的事,又想起灯楼里那三个妖气森森的黑影,忽然明白,这离灵山越近,妖怪的手段越高明,有的披着神仙的外衣,有的藏在繁华的背后,稍不留意,就会落入圈套。
悟空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在门外道:“师父,放心睡吧,有俺在呢。”
唐僧这才松了口气,渐渐睡去。梦里,他仿佛又回到了铜台府的大牢,寇员外的魂魄就在眼前,对他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圣僧西行,便是为了让更多人相信这个道理啊。”
第二天一早,金平府的锣鼓声依旧。唐僧师徒站在慈云寺门口,望着城中的繁华,心里却各有盘算。悟空摩拳擦掌,准备会会那三个妖怪;八戒惦记着还没吃完的元宵;沙僧默默检查着行李;唐僧则双手合十,祈祷着这金平府的百姓,能平安度过这个佳节。
上元节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照在他们身上,也照在金平府的每一盏灯上,仿佛在预示着,无论前路有多少妖怪作祟,光明终究会驱散黑暗。
“走,先去吃碗元宵!”悟空拉着八戒,往大街上走去。唐僧和沙僧相视一笑,跟了上去。节日的喧闹声中,师徒四人的身影渐渐融入人群,只留下一串轻快的脚步声,和对下一段旅程的期待。
喜欢权演龙之更新的书请大家收藏:()权演龙之更新的书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