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演龙 作品

第126章 四大名着:调查冤案

长安的朱雀大街,从晨雾里浮出来时,已被百姓踏成了金。 唐僧师徒踏着祥云落在明德门内,身上的袈裟还沾着灵山的檀香,手里的经卷泛着淡淡的金光。唐太宗穿着赭黄龙袍,亲自站在城门下,见了他们,快步迎上来,握住唐僧的手,眼圈先红了:“御弟,十四年了,你可算回来了!”

 唐僧合十行礼,声音带着长途跋涉后的沙哑,却异常坚定:“陛下,臣幸不辱命,已取回真经。”

 悟空、八戒、沙僧也跟着行礼,惹得周围百姓一阵欢呼。孩子们追着八戒的大耳朵跑,老人们对着悟空的金箍棒合十,连路边的小贩都忘了吆喝,只顾着往他们手里塞果子。

 当晚,皇宫里摆开了流水宴。水晶灯照得大殿如同白昼,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乐师奏着《秦王破阵乐》,宫女们捧着玉盘,里面盛着驼峰、熊掌、葡萄酿,都是长安最金贵的吃食。

 唐太宗亲自给唐僧斟酒:“御弟,这杯酒,敬你历经万难,为我大唐取回真经!”

 唐僧起身,双手举杯:“此非臣一人之功,多亏三位徒弟护持,更赖陛下天恩,佛祖庇佑。”

 悟空早等不及了,抓起个油酥饼就往嘴里塞,含糊不清地说:“陛下,别光喝酒,这饼不错,比那狮驼岭的人肉包子好吃多了!”

 百官们被逗得大笑,唐太宗也笑:“孙长老快请用,想吃多少有多少。”他又看向八戒,“猪长老,听说你一路护持师父,辛苦得很。”

 八戒咧着嘴笑,露出两颗大牙:“不辛苦,不辛苦,就是有点费斋饭。”

 沙僧则规规矩矩地坐着,见酒杯空了,就默默给唐僧添上,眼神里满是踏实。

 酒过三巡,唐太宗说起正事:“御弟取回的真经,朕已让人抄录百卷,分送各州府寺观。只是……”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近来长安周边,出了几件怪事,不知御弟和三位长老,能否相助?”

 唐僧放下酒杯:“陛下请讲,臣等自当尽力。”

 原来,近半年来,华州、同州接连出了冤案。华州有个书生,被诬告偷了官银,屈打成招,关在牢里不到一月就病死了;同州有个绸缎商,被人指证通敌,家产抄没,妻儿流放,可上个月,有人在西域见过那“通敌”的证据,竟是伪造的。

 “朕派御史去查,却查不出头绪,”唐太宗叹了口气,“那书生的母亲天天在宫门外喊冤,朕听着心里不是滋味。御弟佛法精深,三位长老神通广大,或许能看出些门道。”

 悟空放下油饼,眼睛一亮:“冤案?是不是有妖怪作祟?”

 唐太宗摇摇头:“不好说,御史回报,没见什么妖气,倒像是……有人故意为之。”

 唐僧沉思片刻:“陛下,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见不得百姓受冤。臣等愿去华州、同州,查明真相。”

 次日一早,师徒四人换上便装,带着唐太宗给的令牌,往华州而去。华州刺史听说取经的圣僧来了,慌忙出城迎接,把他们请到刺史府。

 说起那书生的冤案,刺史一脸苦相:“那书生叫李秀,是个秀才,去年秋闱前,客栈里丢了五十两官银,店家指认是他偷的,搜身时又在他包袱里找到了银子,人证物证俱在,卑职也没办法啊。”

 “银子是从他包袱里搜出来的?”悟空追问,“谁搜的?当时有谁在场?”

 刺史想了想:“是捕头王三搜的,在场的有店家、住店的客商,还有……卑职的小舅子,他那天正好在客栈喝酒。”

 悟空眼珠一转:“带俺去那客栈看看。”

 客栈就在州衙隔壁,老板见了悟空,吓得腿肚子打转。悟空径直走到李秀住过的房间,火眼金睛一扫,指着床底下:“这里有东西。”

 捕头王三不敢怠慢,趴下去一摸,摸出枚玉佩,上面刻着个“赵”字。“这是……”

 “是你小舅子的吧?”悟空盯着刺史。刺史脸色一白:“是……是他的,可他说那天没进过这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