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四大名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秋风卷着黄土,把京都西角门的石板路吹得灰蒙蒙的。刘姥姥牵着小孙子板儿的手,站在荣国府那两尊石狮子跟前,喉咙里像塞了团干面,咽不下,也吐不出。
“姥姥,咱回吧,俺怕。”板儿攥着她的衣角,小脸上满是怯意。这孩子打小在乡下摸爬滚打,哪里见过这般气派的门脸?朱漆大门足有两人高,门钉比他的拳头还大,门楣上“荣国府”三个金字,在日头底下闪得人睁不开眼。
刘姥姥拍了拍板儿的手,心里也发怵,嘴上却硬:“怕啥?咱是来走亲戚的。你姥爷的爹,当年还跟这府里的老老太爷认过干亲呢。”这话她自己说着都没底气——那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旧情了,如今人家富贵泼天,还能认她这个穷亲戚?
可没办法,秋收的粮食刚够交租子,眼看冬天就要来,家里连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昨儿夜里,女婿狗儿蹲在炕沿上唉声叹气,她睡不着,翻来覆去想了半宿,终究是拉下老脸,揣了两个刚蒸的玉米面窝头,带着板儿上了路。
门口的几个门房见她穿着打补丁的蓝布褂子,脚上的布鞋沾着泥,斜着眼打量:“哪来的要饭婆子?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刘姥姥赶紧陪笑,从怀里掏出个窝头递过去:“爷们行行好,俺是从乡下过来的,找周瑞家的,她是俺们家的老熟人。”
门房把窝头一推,差点掉在地上:“周大奶奶也是你能见的?等着!”说着,慢悠悠地往里传话,那神态,比乡下的地主还横。
刘姥姥牵着板儿在石狮子底下站了足有一个时辰,腿都麻了,才见一个穿着青绸裤褂的婆子快步走出来,正是周瑞家的。她原是王夫人的陪房,如今在府里管着太太奶奶们的出门琐事,也算个有头脸的人物。
“可是刘姥姥?”周瑞家的上下看了她一眼,脸上没什么笑,“怎么这时候才来?快跟我进来,别在这儿碍眼。”
刘姥姥连忙拉着板儿跟上,嘴里不停地道谢:“给周嫂子添麻烦了,实在是……家里揭不开锅了。”
周瑞家的领着她们穿过抄手游廊,一边走一边说:“你也别指望见老太太了,如今府里是二奶奶管事。这位二奶奶啊,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凭着老太太、太太的疼,镇得住场面。就是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你待会儿见了,可得放规矩些。”
刘姥姥连连点头:“我省得,我省得。”眼睛却不够用了——这府里的房子真叫个气派,青砖墙磨得光溜溜的,廊下的柱子红得发亮,连墙角的青苔都像是精心摆弄过的。丫鬟仆妇们穿着绫罗绸缎,走路都轻手轻脚的,跟自家村里那些大脚婆子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到了王熙凤住的荣禧堂侧厅,周瑞家的让她们在外面等着,自己先进去回话。刘姥姥攥着板儿的手,手心全是汗。板儿被厅里的描金家具吓得不敢说话,只盯着墙角一个插着孔雀翎的花瓶看。
不多时,里面传来一阵环佩叮当,一个穿着水红绫子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掀帘出来:“二奶奶请刘姥姥进去。”
刘姥姥深吸一口气,拉着板儿走进厅里。只见上首的楠木椅上坐着个年轻媳妇,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头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鬓边插着一支朝阳五凤挂珠钗,脸上施着薄粉,唇上点着胭脂,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正端着茶碗,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们。
“是刘姥姥?”王熙凤的声音脆生生的,带着点漫不经心。
刘姥姥赶紧拉着板儿跪下磕头:“给姑奶奶请安。”板儿吓得“哇”地一声哭了,刘姥姥连忙捂住他的嘴,“这孩子,没见过世面,姑奶奶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