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寂静 作品

第352章 四种清静明诲章

佛门着名的《四种清静明诲章》,乃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就阐述了邪淫罪、杀业罪、偷盗罪、妄语罪的害处。

 第一种清静明诲:

 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

 何以故?

 此非饭本,沙石成故。

 以淫心求道,轮转三途,必不能出。

 淫心是求道的绊脚石。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即不止是要断淫,连断淫的念头都没有了,才有希望证得佛果。

 第二种清静明诲:

 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何以故?

 服其身分,皆为彼缘。

 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

 若不断杀,欲求菩提,如掩耳盗铃,欲隐弥露,哪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三种清静明诲:

 若不断偷,修禅定者,水灌漏巵(古同“卮”字。读zhi,第四声。意为古代的酒器,如“柏酒延年共举巵),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若不断偷,欲求菩提,如漏斗装水一样永远都不能满。

 不能达到无上涅盘之境。

 就连禅定的境界都达不到。

 断绝偷心,才有希望获得正觉。

 成天掂记着别人的东西,心都不在道上,哪还有心修道?

 第四种清静明诲:

 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若不断妄语,不能脱离轮回,不能修至妙境。

 天天胡说八道、扯七八蛋之人,其心无比浮动,不得禅定之境,精神不安宁,妄求菩提。

 是以张碧柳怕了说谎。

 修道之人都怕说谎。

 红荷师父听后,面带微笑。

 他可能是为张碧柳实话实说而高兴吧。

 红荷师父当然感到高兴啊,他自己所住持的寺院,出现了大龙变鱼儿的瑞象,这接二连三有人亲眼见证。

 多殊胜!

 他能不高兴吗?!

 这得多大福气才能呆在这种瑞像重重的寺院?!

 何况还是这个寺院的住持呢!

 其福报不可估量。

 两人亦步亦趋地来到后院。

 红荷师父站在池塘边,身子向前倾,观察着依然在池塘内游嬉的鱼儿。

 张碧柳跟着站在旁边,此时池塘内一切如故,没有什么动静,就像从未发生过什么事一样。

 “你能清楚倒底是哪一条鱼,由龙变现而来的吗?”

 红荷师父转头微笑着跟张碧柳交谈。

 张碧柳抿抿嘴,想也不想就说:“是那条大鲤鱼。那条大鲤鱼是龙变现的。”

 “是呀。”红荷师父欣喜道。

 “怪不得这个寺院叫龙泽寺。”张碧柳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