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红烛烬(第2页)
沈清欢无言以对。她何尝愿意做这棒打鸳鸯的恶人?可命运弄人,她不过是这场婚姻的牺牲品。
变故发生在半年后。北疆战事吃紧,萧景琰奉命出征。临行前,他来向沈清欢道别。月光下,他的眼神第一次有了温度:"等我回来,就和离。"
沈清欢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突然想起新婚夜那半截玉镯。她拿出藏在箱底的休书,泪水滴在墨迹上,晕开一片模糊。
三个月后,前线传来噩耗。萧景琰为救林婉清,被敌军乱箭穿心。临终前,他托人给沈清欢带了封信,信中只有短短几个字:"此生负卿,来世再报。"
沈清欢捧着信,在房里枯坐了整整一夜。窗外,北风呼啸,吹得窗棂作响。她想起这半年来,萧景琰偶尔给她带的点心,教她骑马时的耐心,还有那次她生病,他彻夜守在床边的模样。
原来有些感情,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悄然滋生的。可当她终于认清自己的心时,那个人却永远地离开了。
林婉清殉情而死的消息传来时,沈清欢正在绣房制衣。她望着手中未完成的披风,那是要给萧景琰的新年礼物。金线绣的虎头栩栩如生,却再也等不到它的主人。
镇国公府开始为萧景琰办丧事。沈清欢换上素服,跪在灵堂前,看着人们进进出出。有人说她命硬,克死了丈夫;有人说她活该,抢来的姻缘终究不长久。
夜深人静时,沈清欢独自来到萧景琰的书房。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在案头的兵书上。她翻开书,一张泛黄的信笺飘落——那是她出嫁前,偷偷写给他的信,却始终没有勇气送出。
信上写着:"将军,妾身虽非你所愿,却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沈清欢将信笺贴在心口,轻声道:"将军,原来爱恨真的无边,这一场荒唐的婚姻,终究让喜字成了云烟。"
三年后,沈清欢在城郊的尼姑庵落发为尼。临走前,她将萧景琰送她的玉佩埋在院中,又种下一棵海棠树。有人问她为何如此,她只是微笑:"等花开时,他就回来了。"
每当夜幕降临,尼姑庵里总能听见悠扬的笛声。那是萧景琰生前最爱吹的曲子,在寂静的夜里回荡,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未完的故事。
多年后,有人路过尼姑庵,看见一位老尼正在海棠树下抚琴。琴声悠扬,却带着几分悲凉。她的眼角有颗朱砂痣,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宛如一滴永远落不下来的泪。
海棠花簌簌而落,落在老尼的肩头。恍惚间,她仿佛又看见那个身穿铠甲的男子,骑着白马,向她走来。他的笑容温暖如春,轻声说:"清欢,我来接你了。"
琴声戛然而止,老尼闭上眼,嘴角扬起一抹释然的笑。风过处,海棠纷飞,像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梦。
红烛烬,相思绝。这场荒唐的婚姻,终究成了她一生的执念。而那未说完的爱,未兑现的承诺,都化作了漫天海棠,永远停留在那个寒冷的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