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烟灰 作品

第252章 绝对防御圈,新式坦克!(第2页)

 

最引人注目的是针对斯拉夫国的西部与北部防御圈。

 

文件特别划定:在天朝西北、东北边境线外三百公里范围内,禁止部署任何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陆空力量。

 

若斯拉夫国在此区域增设军事设施或调动部队,天朝将视为直接军事威胁,有权采取包括先发制人打击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

 

........

 

郃肥郊外的溧水武器研究所。

 

张元初叼着烟卷,手指敲着办公桌上的坦克设计图,越看越觉得眼熟,就像把记忆里的m26坦克扒了层皮又改了装。

 

“不对劲儿啊,老朱这是偷偷翻了我的系统库吧?”张元初嘀咕着,心神沉入脑海点开系统界面,m26的参数果然蹦了出来。

 

m26重型坦克,又称 m26中型坦克。

 

这款由花旗国研制的装甲车辆,最初被定义为重型坦克,目标直指日耳曼军的虎式。

 

只可惜 m26问世时机尴尬,待它列装部队时,二战已近尾声,尚未在硝烟中施展拳脚,便被卷入坦克迭代的洪流。

 

当主战坦克概念兴起,它41吨的体重便不再符合“重型”定义,最终被归入中型坦克范畴,成了m26中型坦克。

 

张元初重新看向朱宁明提交的数据:“全重 38吨,坦克炮口径 82毫米……成员五人……最大速度 55公里

 

小时……行程四百公里……炮塔弧度、装甲倾角、炮口制退器设计……”

 

一行行读下来,他心中渐渐笃定:这分明就是 m26中型坦克的“孪生兄弟”。

 

论穿甲威力,m26的火炮更胜一筹;论防护性能,老牌设计也更占优势;甚至车辆悬挂稳定性与内部机械构造,都带着米式装备的成熟痕迹。

 

但朱宁明的设计绝非简单复刻。

 

这款新坦克胜在机动性:少了几吨自重,55公里的时速比m26的40公里快出不少,400公里的航程更是远超前者!

 

两者如同孪生兄弟,各持所长,只是朱宁明的作品,更贴合“中型坦克”的实战定位,毕竟 m26那堪比蜗牛的速度,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实在吃亏。

 

“咱们这儿到底不缺干实事的人。”张元初嘴角扬起笑意,抓起桌上电话就拨了出去。

 

片刻后,王康与李德邻推门而入,军靴踏在地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

 

“你们看过溧水那边的坦克数据了?”张元初指了指文件,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过。

 

“司令,您这宝贝坦克我早瞅过了。”李德邻凑过来,手指划过设计图:“朱教授现在正跟钢材厂较劲呢,想把装甲成本压下来。”

 

“嗯,不错!”张元初指尖敲了敲数据页:“王康,等朱教授完成下一轮改进,就安排工厂试生产,先下五十辆订单。

 

至于命名,就按朱教授上报的h-2中型坦克定吧,毕竟他是总设计师,该留个他心里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