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甘薯收获02(第2页)
宁承慢:“福晋和爷从小生活条件优越,还能体恤百姓之艰辛,是我等的福份。”
胤?:“你给制衣厂那边下过令没?”
宁承慢:“下了,后天全部停工一天,工人们听了都很高兴。”
工人高兴不是因为能放假,而是有了亩产两三千斤的粮食,以后不用饿肚子。
苏策丽:“制衣厂很多人皆换了衣服,或许后面可以让他们以工换甘薯,明年百姓可以用换回去的甘薯育苗,大批量种植甘薯。”
宁承慢:“已经有脑子快的工人问出来了,奴才不知爷和福晋对这些甘薯是否有别的安排,没敢答应。”
胤?:“先给他们换着,今年的甘薯能收获两三百万斤,苏策丽说放太久容易发芽。他们换时,你给他们说明一下保存方法。”
苏策丽:“甘薯保存得当,能放几个月,若是有人愿意用家里的小麦过来换甘薯,给他换。”
“小麦保存的久一些,我们多存些,方便日后缺粮时拿出来用。”
甘薯是能制成甘薯粉放老久,只是五斤甘薯才做出一斤甘薯粉来,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明显不适合做这种事。
宁承慢:“用甘薯换小麦,得多花些甘薯。”
胤?:“甘薯产量大,今年种得少,先用三斤甘薯换一斤小麦试试。”
他们种甘薯,是为了让龙城的百姓不饿肚子,却不能白白送给他们。
想要甘薯,要么用劳动力换;要么拿钱买;要么用小麦换。
一斤小麦能换三斤甘薯,相信百姓知道这个消息,会有所行动。
宁承慢:“后天收获时有很多人过去,我在庄子里宣传换法。顺便让中丞大人出个告示。”
胤?:“这个事情由你安排,爷放心。制衣厂现在有多少人?”
宁承慢:“长工有四百多人,其中一百多是蒙古过来的;有几十个是外地过来的。临时工有一千一百多,全是龙城本地的父老乡亲。”
“我们每天能产出一两百件毛衣,厂里的人基本换过毛衣了,有些人还换了两三件。”
“奴才与几个商人签定了协议,让他们将毛衣输送到外面卖。顺便请他们帮忙宣传龙城需要人手做事。”
“几十个长工里有一部分就是听了他们的宣传找过来的。”
宁承慢做事一通百通,有蒙古的例子摆在这里,他便打起了大清其他地方的主意。
本着能薅一人是一人的想法,凡是过来龙城的商人,他都拜托了人家帮忙宣传。
事实证明确实有些用。
苏策丽:“所以一个地方想要发展得好,必须要让人能赚到钱。我们有厂子,能换衣服能换钱,能拿俸禄买日常生活用品。”
“有了这些基本生活保障,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找过来,替我们发展龙城。”
宁承慢:“福晋高瞻远瞩,奴才刚过来时,还想着节省人手,让蒙古人将衣服制好拿过来换,幸好福晋及时点醒了奴才。”
胤?:“如果有机会,多开几个厂子,多吸引些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