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莫忘来路 莫失本心(第2页)

孙夫人的那句“要干净”,孙教授笔记里那句“莫忘来路”,像两把烧红的刀子,反复切割着她过去引以为傲的信念。

她守护的线下阵地,在资本和巨头的碾压下节节败退,这是事实。

可她激烈反对的线上路径,在孙教授眼中,似乎又并非全然是歧途?

他关注的是“人心”,是“本心”,无论这“心”通过何种渠道抵达。

那她一直以来的坚持和愤怒,根基又在哪里?

只是对旧日荣光的眷恋和不甘吗?

一种深重的迷茫和自我怀疑,几乎要将她吞噬。

明朗坐在江清河旁边。

他同样沉默着,眉头紧锁,目光沉沉地望着前方被雨刮器不断刮开又迅速模糊的前路。

孙教授的离世,葬礼的冷清,外资花圈带来的屈辱感,尤其是那临终笔记的冲击……这一切都像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他试图点燃的线上希望之火,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微弱。

孙教授说“品牌是人心”,他提出的“人性化”、“用户关怀”、“把用户当朋友”,方向似乎是对的,但孙教授同时也看到了“资本”、“流量”、“烧钱”的残酷现实,看到了他们面临的“难”。

如何在巨头环伺、资源匮乏的绝境中,真正抓住那虚无缥缈的“人心”?

如何让“蜜语时光”、“好妈妈”、“春花”这些“好孩子”不仅仅在线上昙花一现,而是真正活下去,并且“干净地活”?

巨大的压力和一种近乎绝望的责任感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

白羽凡、季方语、高艺文、谭一丁挤在后面的车上,同样被低气压笼罩。

白羽凡看着窗外连绵的雨幕,想着孙教授笔记里提到的“蜜语”、“好妈妈”、“春花”都是“好孩子”,想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在残酷的市场和渠道挤压下显得如此无力。

季方语则在心里反复计算着线上那点利润和线下渠道维护的巨大成本之间的冰冷数字,以及孙教授“要活”的嘱托所带来的无形压力。

高艺文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划着手机屏幕,孙教授那句“品牌是人心”让她想起了自己分析用户数据时,是否太过专注于冰冷的转化率和流量,而忽略了屏幕另一端那些真实的、有温度的人?

谭一丁则显得有些坐立不安,葬礼的冷清和外资的强势对比太强烈,让他对未来感到一种本能的惶恐。

车子缓缓驶入江州化工厂的大门。

雨水冲刷着略显陈旧的厂区大门,门柱上“江州国际联合化工”几个鎏金大字在雨水中显得有些黯淡。

门卫室里的老赵头看到车队,连忙探出头,脸上带着与这阴沉天气相符的沉重表情,默默地抬手敬了个礼。

雨刷器在挡风玻璃上规律地摆动,刮开一片片水幕,露出前方熟悉的景象:巨大的、沉默矗立的反应塔,纵横交错的银色和灰色管道如同巨兽的血管,在雨中泛着冷光。

远处,几个半露天的原料仓库轮廓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