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填补十万鱼苗的窟窿(第2页)
天灾人祸,工程又豆腐渣,他实在一点办法也没有。
“你们稍微等一下我,我翻看一下之前在图书馆借到的书册,上面我做了一些笔记。”
在往年类似的案例也许没有非常鲜明的例子,但是国外也许有。许泽锋记得依稀有这么一些案例,结合着前世的记忆,他赶紧一本本翻那些书册和笔记,在上面辛苦地检索着一行哪怕两行的记录。
同时脑子在飞快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滴水不漏的计划。
这些想法一下子在他脑海里成形。而童伟自己随身带着的养殖日志,对着上面他养殖的心得仔细研读。
“首先,要解决的,是那个没用堤坝,要修成钢筋混凝土堤坝。”许泽锋一边在册子上记录,一边对两人匆匆商议。
“要建堤坝?哪里来的钱呢?”童伟睁大了眼睛。
“这笔钱,让银行出。”许泽锋盯着他的眼睛,认真地点了点头。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一点不理解这个年轻人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但是听着他的话,却总觉得好像充满了希望,眼前都不是什么事了。
“可是,那凭什么呢?”徐雯雯代替他问出了这个问题。
“凭这个。”许泽锋亮出了童伟在自己养殖手册上写下的“多层生态养殖法”,那上面写的意外工整,虽然字体跟小学生一样,但是思路非常清晰,并且看着也极为科学。
“这个……难道你是说,利用这个技术吗?”徐雯雯饶有所思,托起自己的下巴,试图跟上许泽锋的思路。
“可是,我只是有一些想法,也是跟一些养殖大户学习来的经验。不过,这都是我的经验总结,开创出来的一条道路。但是,还没有真正落实呢……”童伟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是只有你会这个,是吗?”许泽锋的眼睛更亮了。
“对。”童伟还不知道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但显然计划已经在许泽锋脑子里完全成熟了。
“那么,你直接回去再完善一下技术,用技术入股,知道吗?我的意思是,你直接拿着这个方案,去入股周边几家养殖户,共同成立联合养殖合作社,这样,有技术共享,还有规模化经营,你的成本风险可控能力就会增强很多,提高市场竞争力。”
那些记录继续被记下来,许泽锋边记边说:“还有,你要联系鱼苗供应商,我想你肯定是有经验的个体户了,先赊账,弄一批给合作社,等鱼养大了卖了钱,再按比例还钱。如果还有多余的资金的话,请来水产站的技术员,定期到鱼塘指导,鱼肯定养的会更好。”
最后,许泽锋把那张纸撕下来,交到童伟的手里。
“你学会了吗?”
“嗯,我知道了……”
童伟怔怔地看着手上的纸,却感觉有千斤重,但不管怎么说,他觉得已经完全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