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5章:心中那一缕情思
喝了汤药,百无聊赖,独孤问俗突然就想起了马凌虚。 十一年前,上元夜,两人相识于天津桥头。
那时,年少无知,却情真意切,彼此肌肤接触,总是让人想起来心跳加速,脸红气短。有了那个救人因素,独孤问俗每每想起马凌虚总是多了一分温情,少了一分杂念。
一想到,护送马凌虚回到马府的那一幕,独孤问俗就恨得不能行。
他真的很难理解,马光谦和马玄明为何要那样对待自己。明明是我救了虚儿,为何还要遭到他们的驱赶和责骂?
独孤问俗一直认为,要不是,他俩的反对,说不定长大后的马凌虚很可能为了感恩以身相许嫁给自己。
三年前的那个春日,仿佛命中注定,两个人不期而遇,再次相逢于天津桥头。想起马凌虚不请自饮,喝了自己的酒,独孤问俗就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喃喃自语道,“傻丫头,怎么那么准,不偏不倚,刚好就端起我的酒碗一饮而尽哩!”
的确很巧合。从那以后,独孤问俗就相信,这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故意让一对有情人再次走到一起。
独孤问俗在想,这次,我一定要保护好虚儿,不让别的男子走近虚儿半步。
李史鱼自然不必说,他专心于诗书,热衷于仕途,对男女之事似乎缺少一种觉醒。即便是他喜欢马凌虚,或者马凌虚喜欢他,独孤问俗都有信心让他们俩分开。
因为他有恩于李史鱼,在他最困顿的时候,给他提供了吃穿用度,提供了遮风挡雨的住所,他怎么会跟自己去争夺马凌虚?
舒赋这个浪荡子,独孤问俗原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觉得,马凌虚一定不会喜欢他,即便是舒赋胆敢追求马凌虚,他独孤问俗也有能力把他赶走,让他远离马凌虚。
可偏偏这个独孤问俗最不看好的人,竟然最终夺走了马凌虚。当然,这是后话,独孤问俗一直蒙在鼓里。
正在独孤问俗做着与马凌虚婚恋的美梦时,他竟然从马凌虚的嘴里得知了一个让他心碎的事实:她的父亲马光谦已经将她许配给了扬州盐商的儿子。
独孤问俗伤心欲绝,只恨自己的先祖独孤怀恩太不是东西,背叛大唐皇室,不但自己身首异处,而且还连累了子孙后人没有做官资格。他也恨自己,没有足够的钱财,不能像扬州盐商那样家财万贯,博得美人一笑。
除了李史鱼的多才科及第外,这也是独孤问俗远走燕赵之地的原因。
他觉得,一直羁留在洛阳,虽然顶着一个旧贵族的帽子,没有人敢欺负,但是,无官无职,没有地位,照样被人耻笑,无钱无势,不能给人富贵,连心爱的女人都娶不到留不住。
他始终记得马凌虚出走扬州的那个清晨。
风和景明,莺歌燕舞,牡丹争艳,鸳鸯呢喃,清化坊南的新潭上,一对对少男少女漫步在馒头柳下,依偎在太湖石上,那种情愫无不让人艳羡。
一想到马凌虚即将离开自己,独孤问俗就心里抓狂。
马凌虚不喜欢远嫁扬州,更不喜欢盐商之子,可是,如果不嫁人,就无法满足马光谦的升迁欲望。马凌虚是怀着无比悲痛的心踏上南下之路的。
独孤问俗很想对她说,别走了,嫁给我吧,我们一起在洛阳城生活。可是,话到嘴边,始终说不出口。
因为他知道,自己给不了马凌虚富裕的生活,崇高的地位,美好的未来;更满足不了马光谦升迁所需要的银两。与其这样让马凌虚跟着自己煎熬痛苦一生,还不如将此话咽回肚子,把爱慕之词深藏心间,独自一个人来品味这人生的苦楚。
独孤问俗没有前往送行,但是他却早早地来到了马府,一跃而上,攀上了马府东墙拐角处的一棵弯腰老枣树,躲藏在枝干间,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向马府院中瞧。
他清楚地看到,马玄明送马凌虚出花厅的那一刻,马凌虚哭得很伤心,泪水涟涟,泣不成声,紧紧地拉着太母的手,迟迟不愿松开。
马玄明催了她一次又一次,最后才不得不走出马府,坐上了去往新潭码头的马车。
马凌虚打开马车的车窗,伸出纤纤玉手,向马玄明老夫妇挥手告别,眼睛全是亮晶晶的东西,宛如冬夜天空中的繁星。
独孤问俗很想跑上去,拉一拉马凌虚的手,哪怕仅仅感受一下她的温柔。独孤问俗很想跑上来,跟他说句话,哪怕泪眼迷蒙言语哽咽。独孤问俗很想跑上去,看马凌虚最后一眼,哪怕留在心中的仅仅是模糊的背影。
独孤问俗的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就连马车已经驶出他的视线,他也浑然不觉。他赶紧从老枣树上跳下来,沿着马凌虚远去的方向,一口气跑到了新潭客运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