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波客 作品

第0103章:占婆国

 婆利国,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和爪哇岛一带,此地盛产香料、珍珠,与大唐有频繁的海上经贸关系。  不过,去婆利国贩香,风险很大,一来路途遥远,风高浪急;二来气候炎热,风俗不同。所以,南洋贩香被唐人形容为九死一生,就连舒恪这样的冒险家都不愿轻易涉足。 

 前往婆利国,一般都是在冬春季节趁着冬季风从广州、泉州或者扬州出海南下,沿途经过安南、占婆、室利佛逝才能抵达婆利国。返航一般选在夏秋季节趁着夏季风从婆利国北上回到大唐。 

 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北部,隶属于大唐,也就是安南都护府的简称。 

 占婆属于今天越南的南部,相当于今天的胡志明市那一部分。 

 室利佛逝是今天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出产胡椒和龙涎香。 

 不论从大唐的扬州、泉州和广州哪个港口出发,航行到占婆都是大半个航程,必须停下来补充淡水和食物,当然也有贸易可做。 

 因为占婆地区就盛产安息香,这种香料虽然不很名贵,每两也需要一贯钱,贵族和皇族驱赶蚊虫和增强墨香都需要它,需求量大,量大自然赚钱就多。 

 而且安息香的名称还具有迷惑性,一听到安息,皆认为是西亚盛产的香料,其实不然,它仅仅是因为安息商人将它带至大唐售卖,故而被误认为是产自安息。安息香的真正产地其实在占婆一带的湄公河三角洲。 

 这对大多数唐人也许是个秘密,但是对扬州香客来说,基本上是公开的秘密。 

 舒赋当时走的便是扬州、安南、占婆、室利佛逝和婆利国这一条路线。 

 此时已经到了暮春,夏季风马上就要来临,如果不能搭上冬季风的末班车出海,只能等到秋冬,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时间。 

 从决定南下到出海,前后只用了三天,时不我待,贾荼便踏上了南下婆利国的道路。 

 这次是交赎金,目标不是贩香,不需要声势浩大,还需偷偷地进行。所以,贾荼仅仅在波斯邸市上雇佣了一个昆仑奴,充当帮手,别的物什和东西,什么也不没带。 

 贾荼和昆仑奴两个人带着一个布袋子便出发了,身上还带了一些碎银。 

 暮春时节,冬季风已经减弱,而且是一股一股的,并非持续不断的偏北风,兰舟行驶很慢,这可把贾荼急得不行。他不停地从船舱跑出来,跳到甲板上观察风向,急切心情肉眼可见。结果,仅仅十来天,贾荼的手脸全都被晒红,硬生生地脱掉一层皮。 

 有一次,他在船舱中听说起风了,不听船工喝止,非要跑到甲板上。谁知,他刚出船舱,便起了风浪,船身剧烈摇晃,贾荼好像喝醉了一般,东倒西歪,立足未稳,一个趔趄,竟然从兰舟飞身出去,一头扎进了大海里。 

 幸亏,贾荼眼疾手快,在坠入大海的一瞬间,伸手抓住了缆绳,这才没有落水。但是,贾荼整个身子都悬空在船身外,急得大声呼救,情况十分危急。 

 由于风浪太大,船工都不敢贸然前去营救,最后,还是他雇佣的那个昆仑奴发挥了作用,看到主人即将掉进大海,顶着狂风,冒着船身晃动,一摇一晃地摸索着前行,终于来到了甲板边缘,一手拉紧缆绳,一手伸向贾荼,尝试了好几次,终于将贾荼拉上甲板。 

 贾荼匍匐在甲板上,大口大口地喘息,浑身颤抖,双脚发软,站立不起来。昆仑奴生拉硬拽,才把他拖进船舱。 

 到了船舱,惊魂未定的贾荼才发现,自己绑缚腰间的那袋碎银,不知去向。他怀疑是昆仑奴趁他不备,偷走了碎银,当即对昆仑奴进行搜身,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 

 贾荼这种行为,不仅让昆仑奴感受到羞辱,而且也让船舱中的其他商旅感到不满,大家纷纷自责贾荼忘恩负义。搞得贾荼灰头土脸,无脸见人,不得不当众向昆仑奴道歉,将自己的金带钩赏赐给了昆仑奴,这才平息了众人的愤怒。 

 原来在家时,他总是抱怨舒赋没有及时把情况告知父母,害得姐姐整日担心舒赋的安危。现在倒好,轮到他自己,方才明白,在茫茫大海上,根本就不能靠岸,连陆地的影子都见不到,更别说人了,即便在广州和安南靠岸,也是非常短促,购买食物和淡水,很快就被催促着上船,根本没时间给家人写信。如果不听船工的话,后果自负。 

 这话绝对不是闹着玩的,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丢失一两个人是很正常的,谁都知道,能上山,莫下海。大海无情,遇到大风巨浪,人说没就没。船工告诉你什么时候走,你就必须什么时候走,绝对不能讨价还价,一旦被遗忘到占婆或者安南,想回到家,几乎不可能。 

 可是,贾荼在扬州城骄横惯了,从来没有人敢对他吆三喝四,你让我回,你算老几呀,我偏不,你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