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波客 作品

第0121章:探究败因(第2页)

 “安西军对待怀有二心的蕃属国,历来是灭其国,俘获其中的罪魁祸首。石国之所以如此,内部没有发生政变,分明就是王和王后的主意,自然要俘获石国国王和王后,让其承担背叛的罪责。否则,其他小国也会愤愤效法。高将军是不得不为之。”封常清对曰。 

 “此等杀鸡骇猴之法,如能凑效,则大唐边境永无战事也。”李史鱼愤而言之。 

 “事实上,对付小国,还必须用这招。”封常清举例说明,“就拿我们这次歼灭大勃律国的事情来说,为何大勃律国会在吐蕃的拉拢下突然反叛,难道吐蕃人过去没有对大勃律国进行拉拢吗?显然不可能。那问题来了,为何这次吐蕃拉拢大勃律国,就凑效哩?原因无他,只因大唐安西军在怛罗斯败给了大食帝国,安西军受损严重,大勃律国趁着安西军虚弱意图摆脱大唐的控制,所以才有这次的背叛。” 

 “你们问过大勃律国了没有?”李史鱼忙问。 

 “没有。跟上次灭石国一样,直接出动大军过去攻打。只有我们歼灭了大勃律国,周围其他国家看到大唐安西军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虚弱,自然也就不敢首鼠两端了。”封常清分析道,“只不过,这次大勃律国背后的吐蕃畏惧大唐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而大食帝国则不同,他们从未与大唐交过手,而且拥有数倍于大唐的兵力,相信一定可以轻易击败大唐安西军,所以,才有了那场怛罗斯之战。” 

 “这么说,这次是你比较幸运,而上次高将军比较倒霉啦?”李史鱼反问道。 

 “可以这么说。”封常清进一步说,“如果怛罗斯之战是我带队,结果可能也是一样,说不定输的比高将军还要惨。李御史,你可以想象一下,高将军长途奔袭,深入到石国腹地,周围都是大唐的敌人,安全得不到任何补给,而且敌人还是大食国的尖锐骑兵,数倍于唐军,你说,这仗怎么打?不打,大唐只能认输退出;开打,有可能胜利,大唐进而掌控整个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如果你是高将军,你会作何选择?” 

 “进攻!”李史鱼脱口而出。 

 “对了,高将军也是这样选择的。”封常清笑了,“只不过,高将军这次真的走了霉运,刚开始,凭借着大唐弓弩手和陌刀队的威风,击退了大食十万大军的几十次进攻,成功保住了大唐安西军的阵容。只可惜,到了第五日,葛逻禄部临阵倒戈,与大食一同夹击大唐安西军,大唐军队才溃乱。这是高将军始料未及的。” 

 “的确是突发情况。”李史鱼肯定了,“如果高将军能够在葛逻禄部内部安插眼线,提前获知葛逻禄部的动向,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 

 “好像是这么回事,问题是,如果在友军中安插眼线,友军将军不知道了,的确可以事先获知友军的动向;如果对方知晓,必然会觉得大唐不信任他们,致使双方以信任搭建的合作关系土崩瓦解。很难配合默契、步调一致对外。”封常清解释道。 

 “也是。看来,怛罗斯之战的战败,的确是众多不确定因素汇聚在一起形成的,也许它不该发生,就因为多因素聚集,才导致高将军战败。”李史鱼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不能完全归因于外,高将军也承认自己存在问题,比如,对待石国国王和王后可能太过于残忍;再如,过分相信大唐的实力,轻视敌人,准备不足,犯了军事冒进错误。这些,高将军在离开安西回中原之前,已经做了深刻反思。”封常清叹息道。 

 “正如封将军所言,这不仅仅是高将军一人所犯,安西军都会这样做,环境使然,怨不得高将军。”李史鱼终于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来说话了。 

 “李御史英明,还望李御史回到朝廷多提高将军说句公道话,多替安西军将士说句体恤的话。”封常清施礼道。 

 “封将军请放心,下官专为怛罗斯败因而来,自然会秉公向圣上如实反映安西军的情况。”李史鱼还礼道。 

 封常清示意左右,捧出珠宝玉石和黄白之物,诚恳说道,“请李御史笑纳,莫要嫌弃。” 

 李史鱼怫然变色,严词拒绝道。“如果下官拿了封将军的东西,在朝堂上说出安西军的情况,说出高将军的无奈之举,圣上和三堂元老们还会相信下官的话吗?请封将军收回,将此财物奖赏给那些为国杀敌的将士们吧!” 

 “李御史高风亮节令封某敬仰,李御史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安西,品尝一下安西独特的烤羊肉总不算过分吧!”封常清命令左右端上牛羊肉,号令鼓乐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