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9章:槲叶有情(第2页)
“当然怕。可是,县官不如现管。谁让下官在东平王的属下任职哩,当然就得听命于东平王这个群牧都监啦!”马休脑袋倒也灵光,直接把安禄山的群牧监拿出来当挡箭牌。
李史鱼在心里暗暗骂道,混账东西,拿着朝廷的俸禄不为朝廷做事,竟然把朝廷的禁令当做耳旁风,竟然还不知廉耻地推说什么县官不如现管!哼,十六万匹战马,可不是个小数目,即便按照安禄山的东北三镇,最多只能配置九万匹,而且去年才刚刚要了四万匹,这多出来的七万匹战马,你怎么向朝廷解释?
“管他哩,人家马休都不怕,我替人家担心个啥?”李史鱼如此一想,也就不管了,于是,说道,“东平王也知道你的难处,可是,东北边境对契丹、室韦和奚人作战,战损很大,不得不补充。还望马牧监能理解东平王的难处。你的情况,本官回去一定好好向东平王做出解释。我保证,东平王不仅不会怪罪你,而且还会奖赏你。”
“多谢李法曹的美言。”马休心花怒放,“来来来,李法曹快来坐下喝酒吃肉,尝尝我们关陇地区的手抓烤羊肉,美味的很!”
李史鱼在关山待了一晚,生怕错过了马凌虚,翌日清晨便匆匆顺千河而下,到了凤翔。夜宿凤翔,准备第二日返回朝邑县。
入夜,李史鱼赶紧给幽州写了一封信,述说在关山跟马休斗智斗勇争取的马匹情况。旋即,将信封印好,交给了驿站,无事一身轻,李史鱼站立在千河岸边,望着滚滚流逝的千河水,不仅想起了马凌虚。
李史鱼摘取了数枚槲叶,在上面书写了一首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他就这样,一枚枚地书写,一枚枚地投放,轻轻地放入水中,顺流而下,让千水带着他的思念流向渭河,汇入黄河,送进东京城。
也许是他的真诚感动了上苍,那些在暮色中漂浮的一枚枚槲叶,竟然引起了一名女子的注意。这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马凌虚!
说来也巧,马凌虚在崆峒参加了飞虹子的百岁寿辰后,便与空灵子提前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玉真公主交给了她一个凭证,让她代替自己打理东京道德坊的开元观,这是金仙公主生前修道居住的道观。金仙公主仙逝后,开元观作为皇家道观,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次崆峒之行,玉真公主睹物思人,看到金仙公主赠送给飞虹子的那把宝剑,眼前一亮,立刻有了人选。
原本,玉真公主准备跟马凌虚一起返回,在途径洛阳时,主持赠观仪式。但是,她还要向飞虹子讨教无相神功和太极阵法。马凌虚等不及,只好提前离去。
跟四年前那个春天一样,马凌虚和空灵子依旧在广成驿站选择了骑马而行。唯一不同的是,这次送行的人少了关山牧监马休。刘厚给她的碎银,也缩水了一半。说是,这些年,驿站开支很大,迎来送往,花销很大。
即便如此,马凌虚依旧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她接过碎银,向刘厚道了声谢,便骑上驿马向着凤翔城疾驰。
如果非要说马凌虚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她在崆峒山这十余天,似乎找回了修道成仙的感觉,当玉真公主问她,愿不愿意打理开元观时,她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也许是四年来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印痕,也许是崆峒山的修道氛围再次唤醒了她深藏心中的那份清修执念。
在马凌虚的心中,莲儿夭亡,内心就已经虚空;齐云山见到栖霞子,便心生归隐之意,无奈,尘世凡事未了,一心想着抓获舒恪报仇,没有当即归隐。
现在好了,母亲没了,女儿没了,连乳母也去了,哥哥为了军功终日在鄯州跟吐蕃厮杀,太父也杳无音信,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与其这样,还不如归隐清修,获得内心一片宁静。
马凌虚答应了玉真公主,便开始了修道之行。这次回东京,空灵子在邙岭玄元观,她在道德坊开元观,也算彼此有个照应。这对一水之隔的王屋山灵都观来说,也是对玉真公主的一个心理呼应,让公主在怀州不觉得孤单。
马凌虚是入夜后才抵达凤翔城。在河边歇息饮马后,准备在驿站交还驿马后歇息。
谁能想到,水边竟然看到了一枚枚漂浮的槲叶,恰似一只只顺流而下的小舟,立马引起了她的兴趣。
马凌虚顺手捞取了一枚,拿在手中一看,竟然还看到树叶上有诗句。更让她欣喜若狂的是,那诗句后面的落款,竟然是李史鱼!
马凌虚一阵狂喜后,顺着千河上溯狂奔,她要找到那个她四年未见的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