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波客 作品

第0143章:密谋(第2页)

 把他们支走后,安禄山立刻召集张通儒、高尚和严庄三位幕僚,以及史思明和阿史那承庆两位将领,在东平王府的二楼书房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会议开始后,先由高尚代替安禄山说话,“今日朝廷,被杨国忠把持,此人胸无笔墨,嫉贤妒能,拉帮结派,陷害忠良。原本剑南道斗鸡走狗的小吏,竟然攀附贵妃上位,多次在朝廷散布东平王谋反言论,离间圣上与王爷之间的关系,意欲置王爷于死地。 

 “去年春,他在朝堂聒噪,非要说东平王拥兵自重,有谋反嫌疑,说什么东平王心虚必定不敢上朝。害得王爷不得不到长安走一遭。期间,他多次怂恿圣上对东平王不利,奈何东平王与贵妃关系非同一般,深得圣上信任,才逃过一劫。 

 “今年春,杨国忠故伎重演,再次聒噪说,东平王谋反,非要让东平王进京述职。东平王称病未去,已经引起圣上疑虑不满。 

 “随后,杨国忠再生一计,让公主嫁给大王子庆宗,逼迫东平王向长安参加婚礼。很明显,只要东平王进京赴宴,必定凶多吉少。可是,大王子婚礼,又不能不去,这不是故意给东平王挖坑吗? 

 “很明显,杨国忠此计志在必得,目的就是要置东平王于死地。不去,心虚图谋不轨;去了,凶多吉少。这是把大王架在火上烤! 

 “由此可见,杨国忠奸臣当道,不除不行,国之不国,乌烟瘴气。与其这样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帮助圣上清除杨国忠这个大奸臣,恢复大唐朗朗乾坤。” 

 高尚话音落去,大家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言语。 

 很明显,高尚前面所述的确是实情,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上属实,问题在于最后那句话:杨国忠奸臣当道,不除不行,国之不国,乌烟瘴气。与其这样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帮助圣上清除杨国忠这个大奸臣,恢复大唐朗朗乾坤。 

 这是什么意思? 

 杨国忠是不是奸臣,哪里轮得上你来判定? 

 杨国忠是圣上选择的宰相,杨国忠是不是奸臣,圣上自然有判断。 

 退一万来说,即便杨国忠是奸臣,也应该是圣上交给三司会审后,核定杨国忠的罪行,然后将他定罪处置。现在,圣上还没有说杨国忠有罪,也没有说要治杨国忠的罪,更没有宣东平王进京清除奸佞,你东平王竟然要帮助圣上恢复朗朗乾坤? 

 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大家心里都知道,但是谁也不敢说出来。 

 高尚说完,书房死寂一片,无人吱声,安禄山干咳一声,说话了,“本王跟圣上情同手足,跟贵妃形同母子,真的不想走到这一步。无奈,奸臣当道,如果我不动手,杨国忠迟早非要了本王的命不可。现在的情势是不是杨国忠死,就是我安禄山亡。诸位兄弟们都替本王想想该怎么应对这个局面。” 

 严庄干咳一声道,“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微臣以为,对待杨国忠这样的人,必须快刀斩乱麻,先把他斩杀。造成既成事实,圣上看了只好默认。凭借圣上和贵妃对东平王的信任,应该不会怪罪。毕竟,东平王诛杀杨国忠也算是为民除害,匡扶正义。” 

 “我们都是东平王的幕僚和将士,平日多次得到东平王的提携照顾,理应为东平王分忧解难。现在东平王身处险境,随时有生命之忧,我们这些做幕僚和将士的岂能袖手旁观?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考验大家意志和态度的时候到了,请大家都站出来说说吧!”张通儒鼓动着说。 

 召令是高尚颁布的,那些话自然是东平王的心声。严庄已经亮明态度,要主动作为,也就是赞成了高尚的行动。现在张通儒说,大家都是得了东平王好处的人,理应为东平王分忧,这话不是已经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还鼓动大家都说说,不是催促史思明和阿史那承庆,还能是谁? 

 史思明是安禄山从小玩到大的发小,是安禄山的贴心兄弟,不管安禄山做出什么决定,他都会毫无疑义地无条件执行。他之所以,没有发言,不是不支持,而是觉得阿史那承庆在观望,生怕他说出不利于行动的话语。 

 他看了一眼阿史那承庆,推了他一把,问道,“张判官问你话哩,表个态吧,兄弟!” 

 “我是将军,自然要听节帅的命令,节帅让我攻打谁,我就攻打谁,他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阿史那承庆看着安禄山掷地有声地说道。 

 “好!果然是本王的好兄弟!”安禄山一颗心终于落地。 

 “我是东平王的兄弟,从小跟着东平王出生入死,没有东平王,就没有我史思明的一切。只要阿史那兄弟同意,不需要考虑我的意见。”史思明朗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