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5章:士为知己者死(第2页)
“你可以提议呀!”李白忙说。
“哪有你想得那么简单!太子岂能听取我的建议?人家现在可是在忙着登基称帝哩,哪有精力进攻范阳?”永王无奈地说道。
“难道传言是真的?”李白大惊失色。
“当然是真的!”永王将一杯酒猛地灌进喉咙,把酒杯掷在桌案,“马嵬驿兵变后,太子父子仨便在扶风导演了一出关中父老劝阻的好戏,旋即向着朔方一路狂奔,不足十日便抵达灵武。在灵武仅仅三日,便匆匆忙忙地登上了灵武南城楼称帝了,于是,一封诏令传达到蜀郡,父皇气得浑身哆嗦,数日昼夜不能寐,茶饭不能进。旋即私下责令我加紧招兵买马扩充兵力,即刻东进扬州。你可知其中的深意?”
李白稍作思考后猜测道,“莫非想让殿下制衡太子?”
“我想,父皇的目标不仅仅是制衡太子这么简单,主要还是从全国平定叛军的角度来思考的,太子在北方,统领四镇节度使,联手丰王李珙,利用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大将征讨叛军,我和盛王李琦联手分别从荆襄和江淮两个方向进攻叛军,最终夺取全国平叛战争的胜利。现在本王已经赴镇江陵,但盛王李琦并没有赴镇,这就意味着,南方的平叛力量仅仅落在本王一人身上,你可知本王的压力有多大!”永王眉头蹙成了疙瘩。
“那你为何不直接从荆襄直接北上,夺取襄阳和南阳,然后再攻取洛阳和长安哩?”李白问。
“武令珣和田承嗣的叛军集结在南阳,正在围攻鲁炅,我们如果与之正面相遇,必然成为他们围攻的对象,取胜的把握不大!与其这样,不如绕道扬州,沿海路北上,从背后突袭幽州,这样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因为本王虽然早就是荆州大都督,但是,身居十王宅,仅仅是遥领,没有实际赴任,这就使得整个荆襄地区的将领,并不一定跟本王一心,听从本王的命令。尤其是长沙太守李岘和谏议大夫高适。”永王忧心忡忡地说道。
“长沙太守李岘是圣上委派荆州的副使,本应该协助殿下做好水路进攻叛军的筹划,实际上,他却与永王唱反调,提出从襄阳北上南阳,进而绕道颍川进攻洛阳的战略主张,很明显,这样就相当于把荆襄军置于武令珣和田承嗣两股叛军的凌厉攻势下,完全不顾荆襄军的死活。还有那个高适,更是危险,竟然反对永王招兵买马,说是永王截留了朔方军的战略物资,影响太子在北方的战略进攻。这都是些什么人!”韦子春责骂道。
“李岘这么说,可能是出于解救鲁炅被围攻的困境,这个好理解。高适此番说辞,究竟是什么意思?”李白问。
李璘已经喝醉,胡言道,“高适原本是在哥舒翰的幕府中充当河西节度府掌书记,后来跟随哥舒翰守卫潼关,潼关失守后,他逃入长安,极力谏言守卫长安城,被朝廷否决,后跟随朝廷入蜀,亲眼目睹了马嵬驿兵变和关中父老劝阻后,逐渐倾向于太子一党,当父皇在普安下诏要求太子、丰王、盛王和本王即刻赴镇领衔四镇节度使,讨伐叛军时,高适当即反对,被太子知道后,深表赞许。
“后来,太子在灵武称帝,消息传到蜀中,父皇很生气,私下责令本王领衔江淮兵马军,让高适协助本王,快速向扬州进发,高适更加反对,仅仅来江陵跟本王见过一面,就当面指责本王私自拦截江南财赋,影响了太子在北方的平叛。这可把我给气坏了,当即翻脸,把他退还给了父皇。
“太子知道了,当即派人征调高适去了灵武。哼,这家伙指不定会在太子跟前说我的什么坏话哩!我现在很后悔没有找个借口把他给宰了。”
“殿下肯定喝多了,李翰林,你甭听他胡说。永王礼贤下士,宽以待人,这才让高适和李岘有恃无恐。”韦子春赶紧替永王打圆场。
“本王没醉,本王没有胡说,本王说得都是实情。”李璘眼光迷离,看物成双,死不承认。
“嗯,殿下没醉,是该休息了!来,永王殿下,让微官伺候你歇息!”韦子春搀扶永王起身,走向了内室。
入夜,李白躺在床上,回想着永王说过的话,顿时预感到了一种危机,他隐隐地感觉到,妻子客清说得对,自己选择投靠永王有些太过于轻率了。现在已经入局,还有的选吗?还能回头吗?
显然不能!永王已经把他当成了幕僚,向他吐露了许多真心话,这些话可能还涉及到军事机密。
算了,士为知己者死,自古富贵险中求,我还能如何?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我也要跟永王一起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