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4章:智取钱囊
马玄明在齐云山与舒恪交过手,知道这是一个狡猾的老狐狸。他异常小心谨慎,白天窝在山洞里,从不走下山坡,一直趴在洞口,直直地盯着山脚下的铸造作坊。
附近不缺木炭,但是缺少铸造钱币的孔雀石。这东西在齐云山很容易搞来,南边的乐平县,也就是今天的德兴市,金银铜矿富甲江南,当时舒恪选择齐云山私铸就是看中了离乐平县近,便于获取孔雀石,但在汝州附近,舒恪费尽口舌也找不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坊建好后,舒恪不得不独自南下偷偷去了齐云镇,找到了原先给自己干活的那帮伙计。
自从自己将作坊搬迁到汝州后,他们早就没活干,一听到舒恪在汝州新开了铸造作坊,立刻蠢蠢欲动,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将乐平县的孔雀石偷偷运送到汝州。
此行的关键在乐平县至九江,这是在江南西道境内,如果被皇甫侁抓获必定是掉脑袋的。只要安全从江南西道运出,翻过武胜关,向北就是一马平川,基本上都是叛军占据的河南道的地盘,即便有少数几个城池依旧在唐军手中,但也不影响孔雀石的运送。
马玄明每天的任何就是紧盯铸造作坊进出的人员,猜测着他们可能运来的物料和运走的货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需要掌握,那就是进出作坊的时间点。
虽然汝州在叛军的手中,舒恪不需要像齐云山私铸那样神出鬼没的,但是孔雀石来自江南西道的乐平县,一定被人发现告知唐军,也许就会被唐军掐断运输线。更别说铸造的圣武通宝钱币了,这可是能与金银一样自由流通的货币,在叛军占领的河南河北和东西二京,完全可以购买到任何需要的吃穿用品。当然要保密!
一连盯梢了十多天将近半月,马玄明基本上摸清了舒恪铸造作坊的规律:这些物料输入基本上没有规律可循,有时清晨,有时傍晚,还有时在午时,基本上是随到随进;运出的成品钱币就不同了,基本上都三天到五天运出一次,而且所有的运出时间都选择在清晨。
马玄明猜测着,这可能与汝州到洛阳的距离有关。清晨出发,日暮才能抵达洛阳城。如果走晚了,可能在日落前抵达不了洛阳,那就十分危险了。
掌握了这个规律后,马玄明开始盘算起来,汝州到洛阳,必经大虎岭、万安山和龙门山。龙门山是洛阳城的天阙,也是进出洛阳的门户,安禄山的叛军把守严格,想要袭击,成功概率不大。大虎岭是叛军驻扎的重地,目的是防范从东南方向过来的威胁。过去马玄明为朝廷把守,也是把梁川府作为上等军府配置了1200人。现如今阿史那承庆亲自把守,想要成功袭击舒恪也是难上加难。看来,只有万安山是最佳袭击地。
万安山山势不高,而且林木稀少,唯有大峡谷内森林还算丰富,可以伏击舒恪的押送队。
为了获取梁川府附近佃户们的支持,马玄明准备亲自出马干一票。马玄明经过认真观察后,决定放在间隔时间短的后天。
按算,清晨从崆峒山出发,抵达万安山时,基本上在中午时分,舒恪的押运队一定会选择在附近的伊阳驿进行休整。
伊阳驿北侧是龙门山,东侧是万安山,南侧是大虎岭,西侧临着宽阔的伊水河,地理位置优越。只要在万安山的峡谷中提前隐藏起来,等到舒恪酒足饭饱后,一定会放松警惕,这时出击,一定能成功得手。
如此一想,马玄明当天夜里就出发了,他采取独狼行动,不想让外人知道,即便是广成宫的道士,马玄明也不想让他们知道,生怕连累了人家。
为了不引起叛军的注意,马玄明将自己打扮成道士模样,天不明就去了老君庙,在庙里歇脚讨了斋饭吃。随后就借口休息待在老君庙的门口傻坐着,时时盯着舒恪的押运队到来。
日偏西,伊阳驿门口果然走来了一行三人的押运队,为首一人正是舒恪,后面跟着的人不认识,看装扮,应该是舒恪的两个护卫。舒恪从马背上跳下来,指挥两人抬着一个麻袋子,走进了伊阳驿。
大约半个时辰后,舒恪大摇大摆地出了门,再次指挥两个护卫把麻袋抬上马背,舒恪纵身上马,走在前面,两个护卫并排跟在他的身后。很显然,从舒恪上马两三次才成功的动作来看,马玄明已经料定,舒恪午膳可能喝了酒,马玄明心中暗喜。
马玄明起身沿着老君庙门前的道路向北走去,悄然走向自己的枣红马,一个纵身跨骑在上面,迂回包抄了过去,很快便在伊阳驿北侧二里地追上了三人。马玄明装作若无其事地样子悄悄尾随,左手持辔头,右手却握紧了马鞭。
“噗”的一声,一鞭精准抽在左边护卫的脖颈上,猛地向后一拉,那护卫连呼叫的机会都没有,直接从马背上栽倒在地。马玄明顺势丢掉手中马鞭,抢走了那人的长枪,对着他的胸腔,狠命猛刺,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