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分钱一分货(第2页)
一行人出了国营饭店又去了供销社,正好和那个外国人碰上。
盐井市供销社的田主任笑得见牙不见眼:“快请坐,快请坐。”
田主任将自己的办公室让出来给他们谈生意,如果能为国家创收外汇那就再好不过了。
最近国内的形式逐渐明朗,上头对于外汇更是持着积极争取的态度,对于国外商人的条例也宽松了许多。
大鼻子外国人叫约翰,d国人,家里是做木料生意的,但他本人对华国文化十分感兴趣。荷包的样式又很精美,他就挑了几个带给家人朋友,没想到大受欢迎。
商人敏锐的直觉让他嗅到了商机,他直接将供销社的荷包买光了,运回国内后以三倍的价格出售,销量好得出乎意料,甚至还有同行明里暗里打听他的购货渠道。
约翰怕被人抢占了先机,连夜买机票赶回了华国。
宋书意暗爽,有需求好啊,那她就可以大胆开价了。
当初林大强怕荷包卖不出去,给供销社的价格是五毛一个,供销社挂出去的价格是七毛。
荷包对于盐井市人民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消遣,七毛的价格还说偏贵的,因此销量算不上好。
林家村目前做的荷包都是用碎步拼凑起来的,花瓣也都是挑着去年晒干、品相完好的放进去,但现在要正式出口就不能那么随便了,布料、花瓣甚至人工,每一样都要成本,宋书意综合考虑开出了三块三的价格。
约翰目瞪口呆,操着一口生硬的普通话抗议:“宋,你不能这么做生意,华国有句古话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价格比之前的荷包昂贵太多了,我不能接受。”
宋书意微微一笑:“约翰先生,华国还有句话叫做一分价钱一分货,我保证三块三毛钱的荷包会让你赚得更多。”
约翰摇摇头:“那也太贵了,我需要先看看样品,如果质量合格我愿意以三块钱一个的价格购买,如果不行那就算了。”
宋书意犹犹豫豫,又装模作样用家乡话和宋老二聊了几句,半天才吐出两个字:“成交!”
送走约翰先生,一屋子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林大强拍手称赞:“今天这一遭我算是服气了,妹子,真有你的!”
田主任擦着额头的汗珠:“小丫头,三块钱的要价是不是太高了,万一约翰先生不要了怎么办?”
“田主任,三块钱可不是我信口胡诌的。”宋书意解释道:“既然是出口国外的东西,赚不赚钱无所谓,质量是第一位,从前做荷包用的都是碎布头,刺绣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之前咱们不知道荷包会被卖到国外也就算了,现在要正式和约翰先生达成合约,那就一定要保质保量,让外国人买了第一回还想第二回。”
“要想完成这样的指标,不管是布料还是人工都是大花销,价格自然也就和碎布头荷包不一样,而且咱们的最终目标不是创汇嘛,总不能倒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