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打!必须打!(第2页)
眼下大唐战马数量远远不足,连一人配双马都尚难企及。
若不能喂饱战马,此战必定吃亏,我大唐将士的长处根本无从施展!
此役与当年东突厥之战截然不同。吐谷浑与东突厥虽同是草原游牧,但那时天降大雪,突厥马匹困顿难行,我唐军赖以制胜的墙式冲锋方能摧枯拉朽。
可如今,并无大雪阻滞,吐谷浑骑兵来去如风!此战,注定艰难。
吐谷浑战马精良,尤擅长途奔袭,耐力惊人。
这些草原部族能立国拓疆,凭的就是胯下骏马。 不独吐谷浑,大多草原民族皆倚仗马背征战。
他们世代牧养,草长马肥,从不缺良驹。
吐谷浑的马匹,无论质与量,皆属上乘。
加之其炼铁之术颇精,所铸弯刀锋利异常。虽不披重甲,却自有其独特的战法。
历朝历代,中原帝王无不对这些草原轻骑深感头疼。
他们飘忽来去,胜则劫掠,败则远遁,极难根除。
纵使杀败一批,不过数年,又会有新的部族如野草般滋生。
但凡有机可乘,必入寇中原!
史书昭昭,再强盛的王朝,也难将草原之患彻底拔除,袭扰总如影随形。
李世民身经百战,岂能不知此中厉害?
又逢此粮草困局,接连数日忧心如焚,夜不能寐。
……
今日早朝,甘露殿内气氛凝重如铁。
李世民面沉似水,群臣噤若寒蝉,皆垂首不敢言。
只听皇帝声音冰冷:“粮草已悉数运抵前线。除东部数州官仓尚有薄储,余者几近空空。眼下之局,尔等可有良策?”
户部尚书戴胄硬着头皮上前:“陛下,或可……以新薯充作军粮,将省下的稻米专饲战马。如此,或能多撑十日。”
民间征粮艰难,所得多为新薯。
江南之地,仅江南道新稻初熟,他处尚在青苗,远水解不了近渴。
战马吃新薯,收效甚微,此乃无奈之策。
李世民微微颔首:“此计或可暂缓,然时日仍嫌不足。还有他法否?”
殿中一片死寂,无人应答。
过了约莫一盏茶功夫,长孙无忌方道:“陛下,派往吐谷浑的百骑司密探,明日便可返京。不如待其回报军情,再作定夺?若能设法拖延些时日,粮草之困或可自解。”
房玄龄亦附和道:“眼下确无良策,只能静待音讯。臣以为,当下宜做最坏打算。可命边军暂避锋芒,保存实力,只求拖住吐谷浑。待粮草充裕,再行反击!”
此言一出,众武将纷纷点头请命:
“陛下,不如暂缓一时!”
“待新粮入仓,臣愿领兵踏平吐谷浑!”
“臣也愿往!”
“定杀他个片甲不留!”
李世民无奈地长叹一声。
他何尝愿行此下策?
若固守边境与吐谷浑周旋,战场必在国门之内。
纵使最终取胜,亦将生灵涂炭,百姓死伤无数!
民为邦本,他绝不愿见此惨景。
回想武德年间至今,南征北战,向来是他挥师攻伐,何曾如此被动过?
未曾想此番竟被逼至如此境地!无论如何,他不能坐视黎民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