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老夫老妻的温存

 经历过刘强这件事,宋雪芝感觉公司做大了,还是需要严格管理的,不然以后员工多了,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漏洞。  要说她是什么经商天才,那不可能。上辈子的梦境里她就是个带女儿的宝妈,全职主妇,只是闲暇之余会追剧听书看小说,听点新闻之类的。她对社会运转的认知大多来自二手信息。 

 如今之所以能把食品厂和销售公司做起来,一是吃到了预知未来的时代红利,二跟丈夫厉承渊的背景也有点关系。他给她带来了无形之中的庇佑。在外面做事她都很顺,像什么合作商听说了她的背景,都会巴结她,没人敢给她惹麻烦。 

 但管理公司的实际经验,她是很缺乏的。 

 对此,宋雪芝并不打算去学习类似的知识来增进自己。她现在越来越感觉赚钱这件事,跟人性有关系。 

 她现在赚了钱,就该去找相应的人才来管理。 

 要是凡事都自己去做,不得累死。 

 前世那些大富翁,也不见得什么事都会做,特别会管理公司。他们只是做对了一件事——用钱找到了相应的人才,替自己办事,各司其职。 

 她有钱,有平台,有前景,现在最缺的,就是能帮她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专业人才。 

 巧的是她就在清华园,在系里认识的学长还有北大学生资源,再加上哥哥所在的大学又认识不少同学,高端人才那是大把。 

 这年头大学还是稀缺的,毕业包分配工作,学生不用担心就业。捧的是“铁饭碗”。虽然稳定,但分配的岗位工资普遍不高,上升空间也有限。 

 宋雪芝开出的条件,对渴望施展才华又追求更高收入的毕业生来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通过周教授、物理系学长林浩然以及宋彬的牵线搭桥,宋雪芝很快就招到了自己想要的人才。 

 首先是陈默,他是北大经济管理系的毕业生,思维缜密,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深入研究。宋雪芝聘请他担任副总经理,主抓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 

 随后是一名女学姐,孙雅。她是 清华经济系高材生,心思细腻,沟通协调能力极强。宋雪芝任命她为人事行政总监,负责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方面。也就是后世所说的hr。 

 还有几位来自不同高校的财务、法务、市场策划方向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各个关键岗位。 

 陈默等人走马上任,立刻就开始大显身手。 

 首先是制度重建,将公司上下建立起统一的一套流程体系,方便管理。 

 在宋雪芝模糊的“后世办公自动化”概念指引下,陈默引入了简单的台账系统和报表体系,告别了完全依赖手工记账的混乱状态。 

 有了他们的介入,公司上下焕然一新,终于摆脱之前的小作坊状态了,运转效率显著提升。宋雪芝看着井井有条的报告和日益规范的运作,深感这钱花得值!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陈默是典型的学院派,追求制度的完美和刚性。他推行的某些规定,在宋雪芝看来,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比如,他要求所有员工必须严格打卡考勤,包括常年在外奔波的销售人员。一个业绩很好的销售骨干委屈地找到宋雪芝:“宋总,我这月跑了三个省,签了五个大单,火车上、旅馆里都在整理合同,结果月底因为漏打两次卡,被扣了全勤奖!这……这合理吗?” 

 还有公司里有几位能力不错的女员工是宝妈。陈默严格执行“工作时间内不得擅离岗位”的规定。一位宝妈因为孩子幼儿园提前放学,临时请假一小时去接孩子,被记了警告。她红着眼圈对孙雅说:“孙总监,我就离开一小时,工作都安排好了,回来也加班补上了,这样也不行吗?孩子没人接怎么办?” 

 这些问题反馈到宋雪芝这里。她没有直接否定陈默,而是把他和孙雅叫到办公室。 

 “陈默,你制定的制度非常好,规范了公司运作,功劳很大。”宋雪芝先肯定,又话锋一转:“不过,管理不仅是冷冰冰的条文,更需要‘温度’和‘灵活’。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看看那些宝妈,她们也为公司创造了不少功劳,但上班以后,连接送孩子都无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