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雪夜馈暖(第2页)
楚地的方言俚语与这简牍上记载的、通行于列国士人之间的雅言,隔着巨大的鸿沟。
那些字形古怪、发音迥异的古字,像一道道冰冷的铁栅,将他隔绝在智慧的殿堂之外。
他常常对着一个复杂的字形,枯坐半夜,试图用自己仅知的几个楚音去拼凑,结果往往南辕北辙。
一日,他正被简上“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中的“一”字卡住,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其确切含义和发音。
正焦躁间,窗外一阵微风吹过。
他下意识抬眼望去,只见窗棂下方,粗糙陶片旁,压着一小卷折叠整齐的素帛。
他几乎是扑过去,小心翼翼将其抽出展开。
帛上是用极细的墨笔,一丝不苟地写着几行小字:
“一:音同‘衣’,统御、规范之意。于此句,意为君王以法令统御百姓、驱使臣下。”
“刑:音同‘形’,刑罚、刑法。”
“赏:音同‘晌’,奖赏、酬劳。”
“壹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此处亦同‘一’,专一、统一之意。”
每一个疑难的古字,下方都清晰地标注了发音,旁边是简洁精准的释义。
字迹清隽内敛,透着一股严谨。
这不是随意的指点,而是精准地洞悉了他此刻正面临的瓶颈。
他捧着素帛,指尖划过那些清晰的注音和释义,一股热流瞬间冲上眼眶。
窗外,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再无其他动静。
那个神秘的帮助者,不仅送来救命的衣食、点亮思想的书籍,此刻更是在他攀登峭壁的最艰难处,抛下了一根无形的绳梯。
他深吸一口气,将情绪压下去。
对着那素帛上的注音,一字一字,艰难而清晰地诵读出声:“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这一次,冰冷的文字仿佛有了温度,在油灯下流淌出清晰的轨迹。
日子在灯下苦读中过得飞快,转眼已是寒冬。
这年的冬天,少年茅屋里的寒意比往年更甚。
沉重的劳役,更是雪上加霜。
村正带着凶悍的隶臣,挨家挨户强行征发青壮去几十里外的淮水上游“疏浚河道”,名为修水利,实则是替封君的别苑挖掘引水的沟渠。
他被征发了整整一个月,冰水泡腿,土石磨肩,监工的鞭影如同噩梦,每天只有一点冰冷发硬的饼子果腹。
当他拖着布满冻疮的双腿和灌了铅般沉重的身体回到那个摇摇欲坠的“家”时,绝望如同冰冷再次将他彻底淹没。
饥饿、寒冷、身体的剧痛,还有那......看不到丝毫光亮的前路。
那几卷被他视若珍宝的书籍,此刻也如同冰冷的石头,无法带来丝毫暖意。
他蜷缩在冰冷潮湿的草席上,骨头缝里都透着寒气,只觉意识也在渐渐模糊。
不知昏沉了多久,一股浓郁的,带着肉香和药材清苦气息的热流,霸道地钻入他的鼻腔。
他费力睁开眼,只见一只冒着腾腾热气的粗陶碗,就放在他草席旁伸手可及的地上。
碗里是深褐色汤汁,隐约可见肉块和草根,飘着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