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食肆观令(第2页)
如今看似严苛,但少了猫腻,长远看,说不定反是好事……”
闻听此言,先前抱怨的胖商人眼睛一亮:“哦?若真能如此,少了那些盘外敲诈,长远算算账,这多出的半分利,未必就真亏了。”
“正是此理!”
齐地商人一拍大腿,继续说道:“律令严苛不怕,怕的是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判罚全凭全凭胥吏一张嘴。秦国律令虽严,但若真能杜绝上下其手,按章办事,反觉安心。就怕……
他警惕地环顾四周,声音压得几乎只剩气声,眼神瞟向西北方向:
“就怕上头那位相邦大人……心思太活络,变动太多。”
萧何默默听着,目光在那张贴工整的《新商税律令简章》上停留片刻,又看了看店内明码标价的牌子,最后落回自己面前那碗热气腾腾、分量实在的汤饼上,心中波澜微起。
这些商贾的议论,打开了他心中对秦法执行的想象图景:苛严但有迹可循,重罚而力求减少吏员随意性。
这与他在楚国丰邑亲历的税吏横征暴敛、胥役敲骨吸髓、律令形同虚设的混乱无序,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那位商贾最后含糊的担忧,也让他心中一动,这念头一闪而过,却在他心中悄然埋下。
此刻,他不动声色。
默默吃完最后一口汤饼,放下竹箸。
窗外,咸阳城的喧嚣与秩序完美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图景。
他起身,将碗推向案几中央,对着忙碌的店家颔首示意,随即走出食肆,再次汇入咸阳涌动的人潮之中。
下一步,他需要更深入地行走、观察、倾听。
去咸阳市坊,看那新制的标准衡器如何被使用;
去闾里巷陌,听那些贩夫走卒、织妇老翁如何在茶余饭后谈论他们的“法”与“吏”;
去官署公告栏前,看寻常黔首如何面对那些冰冷的律文。
这座咸阳城本身,已然向他敞开了第一页书卷。
待他心中对这“秦法”的肌理有了更清晰的脉络,再去往城外那座神秘的鬼谷学苑,想必与那位秦先生的对话,将更有根基,也更具锋芒。
.........
咸阳城的日光,似乎都比丰邑的更为明亮、锐利,带着一种穿透尘霾的力道。
萧何背着简单的行囊,独自走在熙攘的人流中。
这是他踏入秦国心脏的第一日,每一口呼吸都带着新鲜与警惕,每一步都踏在好奇与审视之上。
贩夫走卒的吆喝声、车轮碾过石板路的辘轳声、远处隐约传来的整齐号子声,冲击着他的耳膜。
就在这时,萧何的目光被一队巡街的秦吏吸引过去。
他们身着统一的深色皂衣,腰佩短剑或尺牍,步伐整齐划一,面容肃穆却不带丝毫骄横之气,眼神扫视着街面。
萧何下意识地绷紧了脊背,楚地胥吏骑马横冲直撞、鞭笞商贩的跋扈形象瞬间掠过脑海,手臂几乎本能地环护住怀中的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