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直口快的林锦 作品

第756章 荆楚幽兰(3)(第2页)

 

李蕙君抬头,江滩边的棚屋漏出昏黄的光,像块浸了油的破布。张二姐是码头出了名的泼辣货,前几年有流民想抢她的粮,被她拿扁担打断了腿,从此没人敢惹——汉宁人都知道,“惹谁别惹张二姐,她能叉着腰骂到你祖宗坟头冒烟”。

 

正说着,棚屋门“哐当”开了。张二姐拎着铁皮桶冲出来,粗布褂子敞着怀,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红肚兜。她往码头方向走,脚边踢到块碎石,骂了句“个板马”,声音脆得像敲锣。

 

“这是干啥去?”王驼背探头看。

 

“还能干啥?”李蕙君挑起一筷子热干面,芝麻酱裹着碱面,黏糊糊的像解不开的人情账,“找刘铁头。”

 

果然,没半个时辰,不远处的码头就炸了锅。张二姐叉着腰站在刘铁头的杂货铺前,桶往地上一墩,震得满地空酒瓶叮当响:“刘大哥!我男人躺炕上哼哼,娃快饿晕了,你今儿不给个说法,我就把你这破铺子掀了!”

 

刘铁头叼着烟袋锅出来,粗布褂子袖子挽到肘弯,露出胳膊上的刺青(年轻时混码头的印记):“你个疯婆子,喊啥?我耳朵没聋。”

 

“喊啥?”张二姐往前凑了半步,唾沫星子溅到刘铁头烟袋锅上,“昨儿你说汊湾有鱼,我男人去了,鱼没摸到,被蛇咬了!你是不是故意坑我们?”

 

“嘿,你这娘们——”刘铁头烟袋锅往鞋底一磕,火星子溅起来,“我让他带网,他非逞能赤手摸!再说了,蛇伤药我早让老陈配好了,搁你家灶台上,眼瞎没看见?”

 

张二姐愣了愣,随即脖子一梗:“那粮呢?娃总不能喝药当饭!”

 

“急啥。”刘铁头往江上游指了指,“让老郑和你搭个伙,他前儿修船赚了两斤玉米,先挪你家。”他突然压低声音,“老郑是个实诚人,会修屋顶,你家棚子漏雨,正好让他拾掇拾掇。”

 

张二姐眼珠转了转,知道这是“帮衬”的暗语——老郑是鳏夫,修屋顶是幌子,实则来搭伙换口饭。她没接话,拎起铁皮桶转身就走,走到棚屋门口又回头:“告诉老郑,手脚干净点,敢乱掏奶当心砍他爪子!”

 

刘铁头在她身后骂:“疯婆子!”嘴角却咧开笑,冲看热闹的街坊挥挥手,“散了散了,该干啥干啥去!”

 

李蕙君把最后一口面扒进嘴里,芝麻酱糊在嘴角也没擦。她看见老郑背着工具箱往张二姐家走,佝偻的背影在晨光里晃晃悠悠。过会儿,张二姐家的烟囱冒出烟,比平时粗了些——许是老郑在帮着烧火,灶上炖着的,该是刘铁头偷偷塞的腊肉。

 

王驼背又煮了碗面,往刘铁头那边推:“记账上?”

 

“记啥账。”刘铁头呼噜噜吃面,辣椒油溅到刺青上,“张二姐男人好了,会给我摸三条鱼回来;老郑修屋顶省了我找工匠的钱——这账,平。”

 

李蕙君望着江面上的雾渐渐散了,露出对岸的废墟。张二姐家的棚屋门口,三个娃正围着老郑的工具箱转圈,老郑从怀里摸出颗糖,塞给最小的娃,手忙脚乱的样子,倒不像个鳏夫,像个正经的街坊。

 

她突然想起中枢送来的“互助协议”,密密麻麻的条文,在这碗热干面面前,确实像王驼背说的——“脱裤子放屁”。汉宁人的体面,从不在纸上。在张二姐叉腰的泼辣里,在刘铁头烟袋锅的敲击中,在老郑塞给娃的那颗糖里,黏糊糊,暖烘烘,像裹着芝麻酱的碱面,乱中有序,谁也没亏了谁。

 

江风卷着水汽过来,带着热干面的香。李蕙君掏出帕子擦了擦嘴,帕子上绣的“廉洁奉公”四个字,被芝麻酱糊得快看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