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革新
温泉山的作用其实不光是用来休养的,潇虞山谷当中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被胡朗和他的灼阳们用火源之地的特殊本事引到了如今的呼啸山之上。 灼热的岩浆在地脉当中流淌,加热了北山附近的大多数地下水,也让这里成为虫子的聚居区。
而随着潇虞的发展壮大,温泉山的功能基本上被完全开发。到了冬季,除了那些需要低温生长的作物之外,大多数作物都在温泉山上种植。
老李同志在时间进入冬季之后就喜欢来温泉山的种植区看看,这里茁壮成长的作物让他感觉十分的安心。
“潇虞种植这些完全是为了不浪费这里的热力资源。”
对于李承乾的看法,李世民点头:“潇虞的粮食储备主要还是来自汾水沿岸的文明和青山,据说最近豌豆藤蔓有了一些特殊的突破。”
“嗯。但是覆水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农科院的研究限制,他们的新型作物都是以曾经的高产粮种为样本,潇虞研究院出品的。所以从前两年开始,潇虞基本上就不在农科院下属的粮种站买种子了,只是在收集一些特别的作物的种子。”
“原来如此...”
“潇虞对赤县方面的各种依赖都在逐渐摆脱。”李承乾带着自己父亲前往正在搭建的穹顶二号,在其他人眼中李世民只是一个对潇虞很好奇的政府人员,所以并没有投来奇怪的目光。
“但是晋阳方面却开始有些依赖于潇虞的各类作用了。”
“没错。”到了农耕区,这里距离居住区不远,但是广袤的沃土多数都被开垦成为农田,道路狭窄,行走并不是很方便。只有沿着河边与上山的一条大路,其余的道路最宽的也只能容纳一头驼兽通过。
因为农业区的种种不便还有重要性,在穹顶附近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建筑群,大多数耕作的农夫和深入田间地头的研究院的观察员都住在这里,方便打理农田。
说是建筑群,其实就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农村。
“那个穹顶一号,是用来研究某些特殊能量作物的,据说是中科院的保密项目,袁老和李克拉直接交接的,我都不知道在研究什么。”
“我有所耳闻。”
到了农业区,这里人多耳杂,两人的声音都经过了老李的特殊处理,让别人看不出异常。站在田埂上,如今入冬之后,只有个别田地种植了冬季的作物,其他田地上都覆盖着各种作物秸秆之类的东西,应该是在给地面保温的同时用作育肥。
农田的盛况老李在中原看得多了,中原和河北那个拓荒者没有百余里的沃野,让了老李真正感兴趣的是那些与中科院农业研究院没有什么差别的生态穹顶。
在目前潇虞的规划之中,穹顶一共规划了十多个,但是因为工业区产能的问题,如今能落地搭建框架的不足五个,潇虞各方面咬紧牙关才让第一个穹顶在年内完工运行。
而现在,在第二穹顶旁边,一群人围着好不热闹,而其中最吸引人目光的当属两个孩子一般的身影。
“元姑娘,我的专利购买款项可是已经交付了,如果这些隔温材料达不到要求我可是要让你见识一下社会险恶的。”任谭和牛大盯着工人在吊装穹顶的玻璃,口中都是打趣。
“可不能光找我,我的首席实验员还在这里呢,你给的款项里面还有一部分是他的酬劳。”
夏侯仓很自信:“放心吧,这东西我们让娲族和穴居龙人在潇虞河还有幽潭当中都做了试验,绝对没有问题。”
李世民与李承乾并肩走了过来,李承乾捏了捏那些堆放在一起的玻璃,但是却没有感觉到在冬季温度当中玻璃应有的冰冷和坚硬,触感更加的柔软一些:“这种材质...这不是玻璃?”
“李干事,李顾问。”
潇虞的人对于李承乾都很熟悉,更习惯将他称为李干事。
在旁边的李世民笑着点头:“今天李局长正好有空,带着我到处看看潇虞的发展,我真是大开眼界。这些都是什么材料?”
任谭也将手放在那些透明材料上:“元姑娘称为‘水幕’,这是她自己搞出来的复合保温材料,比玻璃更轻,更柔韧。隔温的效果也比玻璃好上许多,最重要的是...”
任谭的目光看向牛大,牛大没有藏着掖着:“最重要的是制备方便而且成本很低,我们进行了多方的验证,最终说服了农业部将二号穹顶的外部材料换成了这些。”
“肃正的技术?”
“咳,是我的技术。”李元鹿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