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手套 作品

第668章 前线(8)

等考克斯带着小队离开后,营地边缘的火堆旁传来一阵沉重脚步声。

 达纳拎着那柄几乎比人还高的战锤“骨裂者”,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

 他的眉毛紧蹙,眼中却闪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安格,我们就这么等着?不主动出击吗?”他压低声音,却掩不住兴奋。

 安格站在地图前,目光仍停留在河谷的地形勾勒线上。

 他语气平静地回道:“我们不是来征服土地的,是来救人的。这里不是我们的地盘,没必要在此地展开全面战争。”

 “唔……”达纳晃了晃骨裂者,“可我这锤子已经快忍不住了。若是现在冲上去打一仗,正好试试这段时间的修炼成果。”

 安格勾了勾嘴角,“蜥人早已发现我们,今晚你或许会有机会出手。”

 “你是说——他们可能夜袭?”达纳眼中一亮。

 安格点头:“可能性很大。”

 “哈哈哈!太好了!”达纳仰天大笑,锤子在他肩上重重一顿,发出沉闷的响声。

 安格无奈地摇摇头:“你现在也是有孩子的人了,就不能少点打打杀杀的念头?”

 “那怎么行!”达纳昂首挺胸,“我要给我和贝贝的孩子树立榜样,告诉他牛头人族永远英勇无畏,从不畏战!”

 “你确定他会因此钦佩你,而不是怕你?”安格笑着反问。

 “怕也好,钦佩也罢,反正他会记住我这柄锤子。”达纳哈哈大笑,情绪高涨。

 片刻沉默后,达纳望着远方宽阔的河谷,语气一转:“安格,经过这几天的行军,我发现利奇菲尔德平原的土地……确实不凡。比米拉金比山脉肥沃多了。除了阿姆纳地城一带,可能只有瓦拉加居西岸能与这里比一比。”

 “我早就知道。”安格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只是那时候我们实力不够,只能挑那些比较容易攻打守住的地方。如果当初选的是这里,现在恐怕我也成了光杆司令。”

 “你说得也对。”达纳咧嘴一笑,“不过现在不同了,我们有实力,也有信心。或许……该考虑在这里插上一手了。”

 安格沉吟片刻,没有立刻回应。

 他目光望向天边渐暗的暮色,轻声道:“先把珍妮丝他们找到再说。”

 “好。”达纳点头,接着挥了挥骨裂者,“我去找那帮家伙热热身。”

 他转身走向训练区,火焰剑士和附魔武装骑士正分散在营地四周警戒。

 他一到场便如猛虎入林,随口喊出一名骑士:“来,陪我练练!”

 但所谓“练练”多数时候都是达纳单方面的碾压。

 剑士们和骑士都不是弱者,却也招架不住他这头战斗疯牛似的打法。

 营地里时不时传来铠甲震颤的声音和战士们被拍飞的呼喝。

 夜幕降临,蜥人的袭击如安格所料而至。

 夜风中传来阵阵低沉的咆哮声,接着便是蜥人步兵攀上山坡的杂乱脚步。

 “敌袭!”警戒哨迅速发出警报,营地霎时被火焰剑士点燃的光符照亮。

 火焰剑士们悍然迎战,在漆黑夜色中如同一团团跳跃的烈焰,将试图突破营地外围的蜥人尽数斩杀。

 附魔武装骑士则布阵居中,配合队形,构筑出一道可怕的防御锋线。

 这一夜,蜥人留下上千具尸体溃退,几乎未能突破营地边界。

 安格命令战士们将蜥人头颅一一斩下,剖取其内的魔晶——这些山地蜥人头中都蕴含着一枚最低等级的魔晶,虽然不强,但足以驱动便携的聚火符文板等魔法装置。

 随后,尸体被集中送往营地一隅。

 黑暗中,一道身影缓缓走出召唤魔法阵——梦魇,现在安格的战场吞噬者。

 它贪婪地吞食着地上残破的蜥人尸体,咀嚼声低沉而令人不安。

 火焰剑士们早已见惯,依旧在营地内擦拭兵器、包扎伤口。

 而附魔骑士团第一次见梦魇时,明显震惊不已,一名年轻的半人马甚至悄悄靠近试图触摸,却被梦魇低吼一声吓得连退数步,脸色煞白。

 连黑鳞战马也在夜中嘶鸣不止,不安地原地踏步。

 这头来自渊狱的梦魇,其四级魔兽的压迫感,哪怕是同为战骑的魔兽也感受到莫大威胁。

 接下来的三日里,蜥人先后发动了四次夜袭,每次都被彻底击退,留下的尸体则源源不断被梦魇清扫干净。

 营地前方已堆满蜥人头骨和破裂的骨甲,仿佛是一道警告般的“尸墙”。

 战斗之外,安格每天坚持为火焰剑士和附魔武装骑士施展“圣光祝福”。

 但他很快发现一个古怪的现象——自己施展在他人身上的圣光祝福,效果竟比施展在自己身上还好,尤其是那些对他心怀敬仰的士兵,祝福效果最为稳定,甚至可以持续两到三天。

 而对达纳的祝福,反而只能维持短短一天。

 “安格,你这圣光祝福是不是对实力越差的人效果越持久啊?”达纳一边啃肉排,一边调侃地说道。

 安格无语地咂吧了下嘴:“你说得……也许没错。”

 三天后,考克斯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回。

 “安格子爵,”他翻身下马,脸色难看,“殿下那边……并未查出下令派遣珍妮丝他们的源头。”

 “是没查到?”安格眯起眼,“还是查到了,但出了什么问题?”

 “确实没查到。”考克斯看着安格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回答。

 “那殿下有没有托你传些什么话?”安格继续问。

 “有。”考克斯点头,“殿下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安格沉默片刻,轻轻点头:“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