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贺然 作品

第284章玩命盖房子

人多,大粪就多,这些日子大家伙肚子里油水很足,因此公厕的使用率很高,后面的沤肥池子已经蓄了一大半了。

 徐老头按照他原本的经验已经往里面添了不少料了,什么泔水呀、腐叶呀、草木灰呀这些。

 可是按照他以往的经验,这大粪且得再沤上一个多月呐,那也来不及往地里铺了呀?

 有困难想不开就去找徐焕已经成了老徐家人的习惯。

 徐焕问爷爷若是开垦荒地得需要多久?

 徐老头说这回人多,盖房子就快了,等房子够住了,所有人要是一起开荒翻地的话,一天就能翻出来最少一百亩。

 徐焕卡巴着眼睛其实没太想出来,一百亩有多么大一片,她弱弱的问了一句:“爷爷,那咱们家的这些大粪够用吗?”

 老徐头摆摆手,“那肯定不够的!所以你给咱们想想招,看看再添点啥能沤的快一点多一点?”

 徐焕当场石化了,啥?现在她又要开始研究农用肥了吗?……不过还好自己是个学化学的,应该可以从化学分子和微生物的发酵关系上做做文章。

 好吧,安排!

 于是徐焕让姑娘们上山大量的捡掉在地上的烂果子,然后敲碎了扔沤肥池里头。

 她还让奶奶泡了一缸黄豆水,放在太阳底下晒到冒泡发臭,然后倒在沤肥池里头。

 这时候,味儿实在是很上头,甚至都呛眼睛,徐焕安排老爷子们往里面再搅拌点普通的土。

 她又让杨家的打猎小分队去大量的捕鱼,她需要鱼内脏扔里头。

 除此之外还有砸稀碎的猪骨头,烧过的鸡蛋壳、红糖水以及拍碎了的大蒜,还跟何家的酒窖要了一车的酒糟。

 把这些东西统统都扔进沤粪池,放了酒糟之后就没有那么大的臭味了,但是混合的味道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这一下子就给沤肥池整满了。

 老大老大的沤粪池了,一伙人往里面倒各种添加物,另一伙人用棍子不停地搅。

 干了添水,稀了添土,不稀不干黏黏糊糊就是正好。

 那么这个复合浓缩肥就做好了,不出十天就能发酵个明明白白,多发酵几天更好,咕嘟咕嘟冒泡的那种才最好呐。

 因为是浓缩发酵的嘛,所以在往地里铺肥之前,要半桶粪肥兑一桶水这个比例使用。

 徐老头现在天天可在意这一大池子粪肥了,天天都得带着老伙伴们来看两次,顺便搅合搅合。

 他们岁数大了,鼻子也不怎么灵敏,搅合完了还能有说有笑的,换了年轻人可不行,能呕的吃不下饭。

 说起徐老头就不得不说徐老头和徐老太的学习比赛。

 第二回比试计算,徐老头又输了,他不服气,也不信那个邪,非要跟徐老太决战到底。

 他觉得隔三天比试有点仓促,于是改成了十天一比。

 在他们老两口热火朝天的学习比试下,倒是让很多人都对这个简化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现在每天晚饭后都没有瞎溜达聊天扯皮的了,全都围着那些已经学过了的小老师,组成了好几个学习小组。

 这简化数字那可真是谁学了谁叫好啊!

 不过,还是有例外的,那就是道长爷爷们,他们算卦的时候写简化数字那个卦象就不准,但是他们还是鼓励徒弟们学一学的,主要是为了让他们跟上小真人的脚步。

 刚开始他们都以为简化数字是徐焕发明的,徐焕摆摆手说:“我才十四岁哪里有这个本事呀!这是人家泰和居士发明的,我只是比你们先学过而已。”

 大家问这个泰和居士是何方神圣?

 徐焕瞄一眼俞连舟,让他仔细听接下来的胡编乱,将来可得说一致了。

 “泰和居士这个人可厉害了,他发明的不仅仅是简化数字,还有简化的文字和拼音,还编写了好多书呐!至于他人在哪,我脑子里不记得了,好像是坐着大船出海去别的国家游历了。”

 徐焕可不敢说这个人死了,若是他死了,那么自己就会被认为是他唯一的在世弟子,岂不是后面又要被推上风口浪尖啊?

 文化改革岂是那般轻松容易的事情,现在都还没到改的那一步呐,仅是提出了一个科举制就引发了朝堂内外世家门阀的不满。

 朝堂上那些老头子闹完,朱文山也找他们家里主事的谈完话,一大半选择支持,一小部分选择退出朝堂接受补偿。

 这若是要连他们学了一辈子的文化都给改个底朝天,他们还不得杀了提出改革的这个人呀?!

 所以还是隐藏自己比较好,要让这个泰和居士时隐时现,一会在这一会在那,就是让人捕捉不着。

 ……

 近些日子为了赶工,大家都放弃了吃午饭,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了,天擦黑的时候才回去吃饭,

 姑娘们已经不再上山挖野菜了,全部都去旧县城清理杂物。

 老头们和伤残兵负责磨水泥粉、筛砂子、做水泥板。

 道士小哥们全体都来给盖房子的火器营打下手,不到半日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砌墙、盖瓦、盘火炕、安门窗这些活计。

 在严师傅的带领下六百人集中火力盖房子,速度那叫一个惊人啊!

 五天,四排住宅区的小二楼就盖好了,一共是二十户。

 严师傅说多亏来的这些士兵都是有盖房子经验的,不用多费口舌浪费时间。

 他们三十个人一组三天就能起一栋房的主体,第四天上瓦顶砌院墙,最后一天砌炕用水泥把地面抹平,晾一天,再让火炕烧上一天,房子就可以住人了。

 那几天上梁的鞭炮连着串的炸,可热闹了。

 连老牛、大马和毛驴子都被炸得免疫了,听见鞭炮响该干啥干啥,可不是当初那个吓得尥蹶子翻眼珠子的它们了。

 老徐家、老刘家、老郭家、老罗家和老李家的人都搬出了村子住进了新房子。

 虽然没有家具,但是有炕能睡觉就行。

 虽然大家都搬出去,可依旧还是吃着大锅饭,怎么的也得等过完年各方各面走上正轨之后再分开吃饭。

 这房子质量好,徐焕定价一百两一户也只是收了一个成本价,说是这个价格仅此一次,下次再买就是三百两一户。

 这一百两的价格他们就够害怕的了,三百两那更是连想都不敢想了,于是他们都没有额外多买。

 老赵家三个儿子外带一个成家了的大孙子一共买了四户,郑大林家一户,老罗家一户,老刘家一户,老郭家一户,老李家兄弟两家各一户。

 严师傅家两兄弟各要了一户。三个木匠各自也要了一户,想着安定下来之后再重新讨个媳妇过日子。

 余下五户暂时让杨廷玉和她的护卫们还有毛毛以及他的手下们先住着。

 又过了十天,玫瑰院、钢铁院以及夕阳院和朝阳院的宿舍楼也盖好了。

 他们的宿舍比盖小二楼可简单多了,宿舍只有一层,就像宾馆一样,全是双人间,中间一条走廊左右两边各三十个房间,一栋能住下一百二十人,东西南北各盖了一栋,中间留个场地,日后做个休闲小花园。

 钢铁院亦是如此,也先盖了四栋。只不过比玫瑰院的房间大多了是四人间的。

 年前年后除了之前说好的那一千多伤兵之外,听皇上的意思还要往这边安置不少人。

 好在他们的院落往东可以无限扩大,想盖多少都行。过了年再继续盖,眼下够住就行。

 宿舍的火炕就是自己屋烧自己屋的,他们的房屋结构简单,排烟也比较容易。

 夕阳院的房子类似现代的公寓,房屋结构很简单,三十平的房间带个五平的小院子。

 主要是考虑夕阳院的老人岁数大了喜欢肃静,还愿意养点花花草草或者小猫小狗消磨时间,这样的房子可以让他们有自己的私人领域互不干扰,后期还会给他们建个休闲娱乐区,日常他们也有个交流的地方,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也能相互照应。

 周阿婆搬进新家的时候哭的泣不成声,拉着徐焕和徐老太感谢了好久,虽然她激动的说话很费劲,甚至淌着口水,可她那感激的眼神徐焕和徐老太收到了。

 徐焕说:“周太婆,您老要好好活着,将来这里还会有大医馆,到时候会有厉害的大夫来给你们看病,你们好好的活着才能见证边县的复活和崛起,是不是?”

 周阿婆哆嗦着点头,“活!沃,活!”

 徐老太拍拍这个苦命的老婆子说:“周婶子,你们以后不愁吃不愁穿了,所有的苦难都过去了!还有更好的日子等着你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