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神支配者 作品

对上一章出现的一些概念的统一解释

(观前提示:本章是非正文章节,尽管没有任何剧情,但将会解释一些在后续章节会可能会继续出现的概念,对理解本卷的主题也会有所帮助;)

 

(此外,这一章除了对着这本书的意义之外,对于读者们在未来做出重大的人生决定,比如要不要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放入股市中,或许也能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一,阴线\/阳线:

 

阴\/阳线来自k线图,而k线图也被称为“蜡烛图”,是金融市场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分析工具。每一根k线都承载着四个关键信息: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

 

如果收盘价高于开盘价,这根k线就被称为“阳线”,代表该时间段内买方力量占优;反之,如果收盘价低于开盘价,就形成了“阴线”,表示卖方获得了胜利。

 

有趣的是,不同文明对于阴阳线的颜色标准截然不同。在以美股为代表的西方金融市场中,阳线通常显示为绿色,而阴线显示为红色。但在以A股为代表的中国股市中,情况恰恰相反,阳线是红色的,阴线是绿色的。

 

这种差异源于深层的文化传统。在中华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繁荣和好运,因此被用来表示股价上涨;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往往与危险、警告和鲜血联系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下跌的标志;绿色则被视为成长的象征,用来表示上涨。

 

但无论颜色如何,上涨与下跌的本质不会改变,只是不同的视觉呈现方式却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心理感受。

 

……

 

二,保证金

 

保证金这个概念,尽量不要单独理解,可以和在上上章的“作者有话说”中的杠杆联系在一起:

 

在金融市场中,这个“银行”就是券商或交易平台。它们可以借钱给你,让你上杠杆,但有一个铁律——绝对不能让你亏掉他们借给你的钱。

 

假设你有20万本金,用5倍杠杆买入了价值100万的股票。如果股票跌了20%,变成80万,那么这时:

 

券商借给你的80万本金安然无恙,但你的20万保证金将会全部蒸发;

 

届时,为了防止你继续亏下去(亏到券商借给你的钱),系统会在你的亏损接近保证金数额时强制平仓——无论你自己愿不愿意,无论市场多么地不理性,无论你多么确信股价会反弹。

 

这就是保证金交易最残酷的地方:它不仅放大了你的盈亏,更潜在地剥夺了你选择继续“扛一扛”的权利。

 

在没有杠杆的情况下,即使股票跌50%,甚至是99%,你依然是这些股票的绝对主人,可以选择继续持有等待反弹。

 

但在杠杆交易中,一旦亏损幅度达到触发强制平仓线,你的游戏就结束了,除非你愿意将你保证金账户里的钱充值到游戏开始时的水平。

 

保证金制度表面上是为了保护券商的资金安全,实际上创造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财富收割机制:

 

它诱使那些但资金量很是弱小,但又渴望着凭借这高杠杆一夜暴富的人,用更少的钱参与更大的游戏,然后在最不合适的时机强制清理这些人离场。

 

大体上来说,保证金-杠杆制度的存在,会使弱者更弱,强者更强——

 

你如果看到了1个穷人因杠杆而变得财务自由,那么就会有至少1000个穷人因杠杆而变得更穷,不仅倾家荡产,还欠下巨额的债务!

 

若你有交易过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资产的实践经历,可以在那些k线上发现频繁出现的上影线和下影线,这些操作一般被称之为“插针”;而这些操作的意义,就是为了在一轮趋势开始前,把那些自以为很聪明,于是开了很高倍杠杆的家伙给弄到爆仓。

 

……

 

三,滑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滑点是指预期成交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之间的差异。在理想情况下,当你下达一个市价单或者止损单被触发时,应该能够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成交。

 

但是,现实往往比理想残酷得多。

 

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滑点通常很小,可能只有几个基点(一个基点=0.01%)。比如,你按100美元挂一张市价卖单,但你的实际成交价却是99.99美元,滑点只有1个基点。

 

这种小幅滑点的存在是正常的,因为金融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撮合系统。当你想要立即卖出时,系统必须为你找到愿意立即买入的对手方。这些买家的报价可能略低于你期望的价格,但差距通常在可接受范围内。

 

但在极端行情中,特别是流动性枯竭的时候,滑点可能大到令人绝望的程度。

 

流动性是影响滑点大小的关键因素。在一个流动性充足的市场中,总是有足够的买家和卖家愿意以接近市场价格的价位进行交易。交易深度越深,价格越稳定,滑点越小。

 

然而,当市场出现单边行情,特别是恐慌性抛售时,买盘可能瞬间蒸发。想象这样的场景:

 

股价从100美元开始下跌,当触及90美元时,大量止损单被同时触发。成千上万的卖单涌入市场,但此时愿意以90美元的价格接盘的人却寥寥无几。第一批卖单可能以89美元成交,第二批跌到86美元,第三批可能要跌到83美元才有更多的人愿意接盘。

 

这就像在一个拥挤的剧院里突然有人喊“着火了”——每个人都想第一个冲出去,但出口就那么大;

 

在金融市场中,这种“踩踏”就表现为极端的滑点——在下跌趋势明朗时,你很想赶快把手中的股票卖出去好及时止损,但问题是别人也会这么想啊。

 

当滑点损失大到极致的时候,便会“超进化”为跌停:交易时有滑点还好,起码能把手里的票卖出去,哪怕卖的价格低了些;但跌停的时候,你想卖都卖不掉,因为没有人愿意接盘!

 

A股曾有一个财务严重造假的上市公司股票以连续47个跌停板退市,大量股民血本无归,钱都打了水漂的案例。

 

对于使用杠杆的投资者来说,滑点的威力会被进一步放大,正如上一章中瑞文斯通的遭遇那样:

 

瑞文斯通用5倍杠杆买入股票,设置了10%的止损位。在股票价格跌到止损位,清仓卖出时却出现10%的极端滑点,他的止损单被迫以20%的跌幅成交。在5倍杠杆的放大下,亏光了他账户上所有的钱!

 

这还挺讽刺的——原本设计用来控制风险的止损单,在极端滑点的作用下,反而成为了加速毁灭的催化剂,而那些看似最安全的保护措施,也可能在你最需要它们的时候背叛你。

 

滑点最令人绝望的特质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触发止损时会遭遇多大的滑点。可能是温和的0.01%,也可能是致命的20%。

 

这种不确定性让所有基于历史数据的风险控制模型都变得不可靠。当黑天鹅事件降临时,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极端滑点可能瞬间摧毁所有看似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

 

滑点提醒我们一个残酷的真相:

 

在市场上,理论与现实之间永远存在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那些自大到失去了对市场的敬畏之心,试图精确计算风险的人,往往会在这道鸿沟面前摔得最惨。

 

……

 

四,黑天鹅——不可预测的末日使者

 

\"黑天鹅\"这个概念由学者纳西姆·塔勒布提出,用来描述那些具有三个特征的事件:不可预测性、极端影响力,以及事后的可解释性。

 

1. 不可预测性

 

真正的黑天鹅事件在发生前是完全无法预测的,因为它们违背了人们基于历史经验形成的认知模式。

 

这种不可预测性源于人类思维的根本缺陷:我们总是假设未来会延续过去的模式。就像欧洲人在发现澳洲之前,坚信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一样,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也会基于历史数据构建各种精美的模型,然后天真地相信这些模型能够预测未来。

 

但现实是,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事件,恰恰是那些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的事件。如果一个事件是可以通过历史数据预测的,那它就不是黑天鹅,最多只是一只“灰犀牛”——危险但可预见。

 

2. 极端影响力

 

黑天鹅事件一旦发生,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远远超出正常的市场波动范围。它们不是简单的价格调整,而是范式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