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贫穷的县

  沪县城北,紧贴着破败的城门内侧,一片相对开阔的空地上。

  一座巨大的、由粗大毛竹和崭新芦席临时搭建的粥棚,如同巨兽般矗立。

  棚顶高耸,四面通风,虽然简陋,却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力量感的秩序。

  粥棚前方,早已排起了四条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

  男女老少,拖家带口,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一种名为“希望”的光芒!

  他们有的背着破旧的包袱,有的拄着木棍,有的怀里抱着饿得直哭的孩子,但无一例外,都努力地挺直了腰板,伸长脖子,眼巴巴地望着粥棚里那几口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米香的大铁锅!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白米粥香气,混合着汗味、尘土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躁动而充满期待的气息。

  粥棚入口处,临时摆放着几张破旧但擦拭干净的条案。

  条案后,坐着几名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吏服、神情严肃却带着一丝疲惫的文吏。

  他们是萧寒舟从王府带来的文书班子,此刻正一丝不苟地执行着登记造册的任务。

  “姓名?”

  “李……李狗剩……”

  “籍贯?哪个村的?”

  “城……城西……李家洼……”

  “家中几口人?都是谁?”

  “三……三口……俺……俺婆娘……还有……还有个五岁的娃……”

  “按手印!下一个!”

  文吏的声音清晰而快速,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们手中的毛笔在粗糙的黄麻纸上飞快地记录着。

  每一个被问到的百姓,都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和小心翼翼,努力清晰地回答着问题,然后在文吏的指引下,用沾了印泥的拇指,在属于自己的那一行名字旁,重重按下鲜红的指印!

  那鲜红的指印,如同一个个新生的烙印,宣告着他们正式被纳入世子殿下规划的新秩序之中!

  萧寒舟身着靛青儒衫,如同一杆标枪般挺立在粥棚入口的高处。

  他并未参与具体登记,而是目光如炬,扫视着整个粥棚内外。

  看着那四条越来越长的队伍,看着百姓眼中那越来越亮的光芒,看着文吏们一丝不苟地记录,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和使命感!

  这不仅仅是在施粥,这是在清点人口,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宏图伟业打下最坚实的人力基础!

  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手印,都代表着沪县未来的一个建设者!

  登记完成的百姓,在士兵的引导下,分流到粥棚内侧。

  那里,几口巨大的铁锅下柴火熊熊燃烧,锅里翻滚着浓稠得能立住筷子的白米粥!

  米香四溢!热气腾腾!

  王有德家的厨娘动作麻利而温柔地为排到近前的百姓盛粥。

  她们用特制的长柄木勺,舀起满满一大勺滚烫浓稠的米粥,稳稳地倒入百姓们递过来的、各式各样的破碗、瓦罐、甚至洗净的葫芦瓢里。

  “小心烫!端稳了!”

  “不够再来添!管饱!”

  厨娘们清脆的声音,如同春风拂过。

  更让百姓们惊喜的是,在盛粥的木台旁边,还摆放着几大箩筐刚刚出炉、散发着诱人麦香和杂粮香气的杂面大饼子!

  饼子个头不小,厚实暄软,虽然掺杂了豆面、黍米面,不如纯白面精细,但在这饥荒年月,已是无上的美味!

  “饼子!还有饼子!”

  “一人一个!拿好了!”

  负责分发饼子的士兵大声吆喝着。

  当百姓们一手端着满满一大碗滚烫浓稠的白米粥,一手接过一个沉甸甸、热乎乎的杂面大饼时,巨大的幸福感如同潮水般瞬间将他们淹没!

  许多人捧着碗和饼,双手都在微微颤抖!眼中瞬间涌出滚烫的泪水!

  “白米粥……真的是白米粥啊!稠得能插筷子!”

  “饼子!是粮食做的饼子!不是树皮草根!”

  “娘!娘!我们有吃的了!有白米粥!还有大饼!”

  “世子殿下……世子殿下真是活菩萨转世啊!”

  “世子殿下万岁!世子殿下万岁啊!”

  哽咽声、啜泣声、孩童满足的吞咽声、以及发自肺腑、声嘶力竭的欢呼声,再次在粥棚内外爆发开来!

  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更加热烈!

  更加真挚!更加充满力量!

  那是对生存的感激!对未来的憧憬!

  更是对给予他们这一切的世子林臻,死心塌地的效忠与拥戴!

  萧寒舟看着眼前这感人至深、又充满力量的一幕,眼眶也不禁微微发热。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激荡,对身边的副手沉声吩咐:“仔细核对名册!务必确保登记无遗漏!所有数据,今晚必须整理完毕!”

  说完,他又去向另一个粥棚。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沪县县衙后堂一间收拾得颇为雅致的偏厅内,灯火通明。

  一张紫檀木圆桌上,摆着几样精致的江南小菜和一壶温热的黄酒,虽不及王府奢华,却也别有一番温馨。

  林臻坐在主位,姿态闲适。

  浣碧、张俪、晴雯、楚惜灵四女分坐两侧。

  浣碧正执壶为林臻斟酒,动作温婉;张俪则用银箸夹了一块清蒸鲈鱼腹肉,细心剔去鱼刺,放入林臻面前的白玉碟中;晴雯小口啜饮着果酒,眼神灵动地扫视着众人;楚惜灵则安静地坐着,面前摊开着一卷更详细的建筑图纸,似乎在沉思。

  气氛轻松而融洽,带着一种家人般的温情和共同奋斗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