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投资学长

‘学长,你找我?’

 

当年李振还邀请周立去他的公司上班来着,

 

只不过当时周立已经有了搞玉元丹的想法,就婉拒了,

 

当年借用李振他们的傀儡设计图纸制造的傀儡和芯片的事也帮了他不少忙,

 

他对这位学长也是十分的感激。

 

李振那边看到消息,也是立刻打过来一个电话。

 

‘喂,周真人,你现在有空吗?’

 

‘我想跟你聊聊!’

 

周立笑笑:‘学长,以咱们的关系,还这么客套干什么?’

 

‘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

 

李振犹豫了一下,而后直接道:

 

‘我是想找你帮帮忙来着。’

 

‘要不我们见面详谈一下,电话里面有点说不清楚。’

 

周立同意道:‘你说个地点吧!’

 

‘我正好也有点事想找你聊聊。’

 

李振忽然提议了一句:“要不要来我公司?”

 

“我正好给你介绍介绍我们的一系列新产品。”

 

周立正好也对这个非常感兴趣,当即同意了:

 

“可以,你公司在哪里?我现在就过去!”

 

李振说了一个地点,

 

离百花学宫竟然也不远,只有十几公里的距离,

 

周立也是驱车前往,还是当年舅舅张天舟送他的那辆。

 

以他如今的身份,根本不需要买豪车来彰显自己的身份,

 

而且在仙府长距离他直接坐传送阵就行了,用到车的地方很少,

 

也就一直没有换。

 

“灵谷高科技园区,应该就是这里了。”

 

周立将汽车收到储物袋中,按照李振说的位置找了过去。

 

“周真人,好久不见。”

 

李振早早的就在楼下等待,与其同行的还有南州市的老乡王晨杰,

 

即便周立是他的学弟,当年还是他社团底下的成员,

 

但成就金丹后,身份非同一般,其语气之中满是敬意。

 

周立笑笑:“社长,太客气啦!”

 

说着又朝着王晨杰打了个招呼。

 

“学长,别来无恙啊!”

 

李振和王晨杰看着眼前的学弟,目光中满是感慨。

 

当年召进社团时,一个看来平平无奇的学弟,

 

短短二十多年的功夫,竟踏入了金丹,成为了仙府顶级修士的行列,

 

这等修行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周真人,今天叫您前来,除了带您参观我们的创业公司外,还有事相求。”

 

周立下意识的认为,这李振所求的恐怕是那木料。

 

“可以,只要是我能做到的,肯定鼎力相助。”

 

他想着什么时候抽空在找一片林地,把玄魁门洞府门口的那些木料种上,

 

这样以后也能作为一种原料售卖。

 

李振和王晨杰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喜色。

 

“周真人,这边请!”

 

李振领头在左,王晨杰靠后稍右,一前一后簇拥着周立往前。

 

“这两层楼都是我们租下来的办公室,二楼一共分成了十二个小房间,有设计区、办公区、零件加工区、模拟区、障碍区等等。”

 

“一楼则是一个小型加工厂,里面有很多我们设计的原型傀儡。”

 

“目前我们公司有五十二名员工,其中半数都是出自五宫十二院,剩下的也都是来自一线的资深研究人员...”

 

看其介绍的这么详细,周立以为李振还想着将自己拉入团队,就把话挑明了:

 

“社长,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我都要闭关,没办法加入你的公司。”

 

他结丹之后要忙的事情一大堆,纵然对傀儡一道颇感兴趣,也实在匀不出时间来这公司上班了。

 

李振也是立刻解释道:

 

“周真人,是这样的,我们想让您投资我们公司!”

 

“之前几年,我们光顾着搞技术,在场景落地上没有下功夫,导致现在很多设计的原型机找不到买家。”

 

“之前几轮融资的钱已经花完了,账上的资金恐怕只能再支撑个一周不到...”

 

听到这话,周立脸上露出恍然之色。

 

本来他还以为是那木料的事,

 

现在看来,是李振的创业公司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最近几年玉元丹是整个仙府最火热的丹药,李振猜到自己赚了不少钱,

 

两人之间又有交情,这才找到自己,想让自己投资。

 

不过,这倒是给了周立以启发。

 

他原本就对傀儡颇感兴趣,

 

但奈何事情太多,在异界那边要不断地绞尽脑汁攫取资源,

 

而且还要修炼、凝练法器、炼丹、门派事务等等,

 

这十多年来把傀儡方面的修行给落下不少。

 

如果自己能跟之前炼制筑基期傀儡一样,直接拿社长李振他们的研究成果来用,

 

自己是不是也能大大的降低学习方面的压力?

 

如果入股了李振的公司,自己也算是股东了,

 

拿内部资料看是非常合理的,

 

自己炼制傀儡的话也能少走很多弯路。

 周立并未直接说,而是好奇道:

 

“你怎么不跟家里要点钱?”

 

李振家里是开芯片公司的,这点钱应该有的才是。

 

哪想到他摇了摇头:“我创业要凭自己的本事。”

 

“不跟家里要钱。”

 

周立笑笑,竖了个大拇指,转而道:

 

“我得先看看你们公司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规划,才决定要不要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