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8章(第2页)

 纸媒江河日下,《华夏环境报》更是如此。 

 作为行业内最有影响的报纸,《华夏环境报》的日子并不好过,这样的行业报纸在社会上是一点销量也没有的,完全是靠各个省、市、县的环境保护部门内部订阅,才苟延残喘的半死不活的生存着。 

 现在整个报社的人都在领着基本工资。 

 这点工资在中州,只能说饿不死。 

 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怪不得乔家山。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你被时代淘汰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会和你打。 

 就像当年的柯达胶卷、摩托罗拉。 

 你能说他们的产品不好吗? 

 但再好又有什么用? 

 但就在一周前,新凯达公司公关部的一名经理找到了乔家山,让《华夏环境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发一篇质疑港九——珠城——澳城跨海大桥对环境影响的文章。 

 “乔总编,资料我们都有,文章也已经写好了,你们《华夏环境报》只要发出去,再配一篇编者按就可以了,这是100万,一点小意思,还望乔总编笑纳!”来人拿了一张100万的支票给乔家山。 

 看到100万的支票,乔家山的眼睛一下亮了,但瞬间又黯淡了下来。 

 “港九——珠城——澳城跨海大桥,可是河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的重点项目,我们《华夏环境报》要是提出质疑的话,岂不是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背道而驰?这个不太好发啊。” 

 钱是个好东西,但这个山芋有点烫手。 

 公关经理从容地将支票推到乔家山面前,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乔总编,您在圈子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应该明白——有些风浪,看着吓人,实则背后都是有人掌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