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2232章(第2页)
顾月梅翻开面前的笔记本,语气温和却条理清晰:“刚才几位同志的意见都很有启发,从宣传角度来说,这个方案不仅要推,更要让老百姓‘看得懂、信得过、愿意用’,我完全支持。”
“宣传上我们有三个初步设想:第一,提前做‘政策解读’。把‘5000元红包怎么领、能在哪花、有效期多久’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做成图文、短视频,通过‘之江发布’和各地政务号讲清楚,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误解。特别是要突出‘外来务工人员也能领’这一点,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说‘之江把大家当自家人’,这份暖意得传到位。”
“第二,跟踪抓‘真实故事’。等红包开始使用后,让媒体去拍一拍超市里的热闹场景、小吃摊的排队队伍,采访拿到红包的市民和商户————这些真实的声音比官方宣传更有说服力,能自然回应‘政策有没有用’的疑问。”
“第三,主动应‘外界声音’。就像米副书记说的,难免有不同意见。我们不回避争议,但要把‘定向消费、分阶段发放、监管兜底’这些设计亮点讲透,用杭城的试点数据、供应链的保障能力回应质疑,而不是被动等着解释。说到底,宣传不是‘捂盖子’,是让大家看到我们既敢干,又会干。”
最后她补充道:“只要咱们把‘惠民’这个核心讲清楚,把‘实效’这个证据摆出来,就能争取到最大公约数。宣传上我们会跟上节奏,让政策落地时更顺,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足。”
之江的媒体在华夏很有发言权,这也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舆论宣传的大力支持,之江的舆论宣传费用是整个华夏最高的,一年达到了2000多亿,不少中西部省份连之江的零头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