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神偷 作品

第八十六章 千金楼(2)

 李景隆看的清楚,袁泰这番言论,让内堂之中诸位官员们,都微微点头。 

 唯独礼部尚书赵瑁,眉宇之间颇带微辞。 

 “赵尚书,您怎么看?”李景隆笑问。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赵瑁沉吟着说道,“此次拍卖筹得的款项六十多万,是要用在我大明天下各州府官学上的!” 

 说着,他看看众人,“是,江南之地,官绅助学成风,多有良善之家修私学,更有大儒以教书育人为善之举!” 

 “但是....不能因为江南读书人多,就把钱都给了北方吧?” 

 “哦,朝廷用钱征粮的时候找江南!有福祉了,反而因为江南富庶,就不给了?” 

 “谁说不给了?” 

 凌汉眼珠子一瞪,“这不正商量着吗?” 

 “赵尚书此言差矣!” 

 袁泰继续道,“说的太偏颇了,也太绝对了!甚至下官觉得,还有点太过于情绪化了!” 

 “哼!”赵瑁冷哼一声。 

 “事有轻重缓急呀!” 

 袁泰又道,“江南是大明财税核心之地,学风本就昌隆,可以缓!” 

 “北方各州府刚从战乱之中走出来不到二十年,而且从洪武三年开始,北方各州府一直负担着大明北方各地边军的粮饷,器械,民夫,马匹牲畜等....” 

 袁泰是个务实的人,直接用数据说话。 

 “百姓和地方州府早就不堪重负,哪有余钱用来修官学,帮扶士子,推行教化呢?” 

 “这笔钱,如果是朝廷国库拨款!这话,我真不敢说!我也不能说....正如您说的,都是大明子民,必须雨露均沾!” 

 “但这钱...” 

 袁泰顿了顿又道 ,“是曹国公主持拍卖得来的善款,既不是国库发的,又不是收上来的民脂民膏!” 

 “选贫寒之地,加重扶持,有何不可呢?” 

 ~~ 

 “呵呵!” 

 听这些文官们打嘴仗,李景隆心中暗乐。 

 “赵瑁是江南清流派的,都察院这两个半老头都是山西人,属于北派。本来就尿不到一个壶里,这回有的争了!” 

 想着,他忽然心里猛的警醒。 

 “他们仨都是山西人?” 

 “礼部侍郎是河北人?” 

 “就老赵是江南清流?” 

 “老爷子还钦点了他们几个研究如何分配这六十万的银子?嘶.....?” 

 “没点脑子,还真是没办法在官场上混呀!” 

 李景隆心中继续暗道,“看来老爷子那边在钦点凌汉他们几人的时候,已经定下主意了!” 

 “这六十多万,大多是要贴补给北方各省官学的!” 

 “但老爷子不想明说,因为说了怕江南清流聒噪歪嘴!” 

 “就点了凌汉他们三个山西老陈醋来,这样一来,就算是江南清流不满,也怪不到老爷子头上!而是这三坛老陈醋顶缸!” 

 “选了赵瑁参与,又是想让江南清流系,制约一下凌汉等人....” 

 “不,不单是制约....” 

 “老爷子是顶看不上江南清流一系的,这帮人太报团了!太有钱了!在大明的财税重地,也太有话语权了!” 

 “最好是这次的事,能让江南清流系因不满而生出事端来!这样一来,朱家爷俩就能挥舞大棒,一顿猛砸....” 

 “至于朱家爷俩这样做的用意,那可就深远了!” 

 “往小了说,是绝对的中央集权!” 

 “往大了说,是要铲除自赵宋以来,士大夫敢于跟皇家叫板的政治生态!” 

 “还有,当初老爷子在争天下的时候,不得不依靠这帮有钱有话语权的人,给了他们在地方上许多权利!” 

 “所以现在,是要收权的时候了!” 

 “嗯,或者,朱老板似乎对胡惟庸案有些不满,觉得杀的人太少了....想再找点借口,多杀点人?” 

 “嘶....” 

 李景隆心中苦笑,“朱家这爷俩!浑身上下加起来,恨不得有一万个心眼子!” 

 “稍微没点心眼的人,让他爷俩给卖了,还得帮他爷俩数钱呢!” 

 ~~ 

 就这时,赵瑁忽然对着李景隆开口道,“本官是说不过他们,曹国公,这事您怎么看?” 

 “你个老狐狸!” 

 李景隆心中骂道,“把难题推给我了?” 

 心中想着,他目光在内堂之中,诸人的身上扫了扫。 

 “我还是那句话!” 

 “六十万的银子到底怎么分配

,您几位做主!” 

 李景隆朗声道,“我只有一点!” 

 瞬间,所有人都竖起耳朵,正色倾听。 

 “这个钱,必须一分一毫都用在官学上!无论是学舍修筑,寒门士子的补贴,还是印刷造书也好,聘请儒师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