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文治武功

秦朝,二世时空,赵匡胤的脸一下子就变得无比的尴尬。

 

这又扯到他大宋的皇帝了!

 

只可惜,现在是在大秦,没地方发火去。

 

将作监,朱棣也是一脸羡慕的看着天幕,这李世民,真是威风啊!

 

...

 

汉朝,汉武帝看向辛弃疾和袁崇焕,道:“这李世民当真有如此胆气?当了皇帝还敢亲临战场前线?”

 

辛弃疾和袁崇焕皆是点头。

 

...

 

隋,隋文帝忍不住夸赞道:“好样的,这才是我华夏皇帝该有的胆气!”

 

只不过,他这话一说完,太子杨勇,李渊,其他群臣的表情都变得很怪异。

 

这是夸谁呢?

 

隋炀帝时空,隋炀帝已经气炸了!

 

“好你个李世民,来人啊,朕要打回长安!灭了这李世民的威风,气死朕了!”

 

...

 

宋朝,真宗时期,宋真宗的脸上写满了尴尬,都多少次了,还在说泰山这事!

 

...

 

清朝,乾隆面无表情,想说两句,却又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说起。

 

...

 

【自渭水之盟之盟达成后,李世民的心里就压着一股火。

 

自隋末乱战以来,北方的军阀割据势力,几乎全都向突厥称臣过。

 

薛举,梁师都,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等。

 

当然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唐朝向突厥称臣,记录在唐高祖时期,李渊对待突厥十分的谦卑,按推测,多半也是称臣了。

 

当然这也不能怪唐高祖,实在是刚起兵之时,实力不够。

 

按照史学家的推测,如果当时中原势力不向突厥虚与委蛇,只怕中原很可能被再次胡人攻破。

 

不过,这一切随着李世民打败窦建德,王世充之后,李唐的态度一下子就变得强硬起来。

 

这时候,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变成了平等的兄弟之国的关系。

 

突厥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日,李唐已经做大,再想要向昔日那样没事打秋风,捞好处,不容易了。

 

现在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以他的性格,更是不能接受这些的。

 

于是,渭水之盟过去21天,李世民就拉着禁军在显德殿练习弓箭,只要能完成目标,李世民就大加赏赐。

 

许多大臣劝谏他不要在皇宫内这么搞,李世民也是不听。

 

两个月后,李承乾被立为太子,同时皇族中那些没有立功的人全部降爵。

 

627年,唐朝年号正式改名贞观,是为贞观元年,历史上最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开始了。】

 

...

 

“哈哈哈,最著名...”身在函谷关的李世民忍不住大笑了起来。他这一辈子啊,都在担心着后世人说他玄武门躲位不光彩,能得到后世如此评价,他也是安心了。

 

...

 

【在政治上,李世民新设弘文馆,储备天下人才。

 

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不问出身,就算是当年的政敌,他也全部宽恕,并根据才能予以重用。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魏征。

 

这魏征,早年在瓦岗混,瓦岗没了就来到了唐朝,跟着李建成混。

 

他曾经多次劝说李建成赶紧干掉李世民以及拔除李世民的势力。

 

因此,在李建成死后,李世民麾下很多人都想要弄死他。

 

但是李世民宽恕了他,而魏征也从此化身为大喷子,一生都在喷李世民,但凡李世民施政有什么问题,或者开始有些骄傲的苗头,他总是会勇敢的站出来直言劝谏,成为了历史上最出名的谏臣之一。

 

很多次,李世民都被气得要爆炸,甚至还扬言早晚要杀了这个老东西,但始终是一次又一次的忍了下去,并且还最终听从了劝告,成为千古流传的君臣佳话。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佳话,一方面是李世民从谏如流,另一方面则是魏征从来不是为了喷而喷,他每次都是根据事实依据劝谏,并且会提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不像明末那些东林党,那就只是为了喷而喷,想那当初,天启帝刚上台之时,也对这些张嘴就是家国百姓的东林党抱有很大的期望。

 

结果后来才发现,这些人全是嘴皮上大言炎炎,喷起人来大义凛然,肚子里男盗女娼排除异己,办起事来一塌糊涂一事无成一泻千里,所以才扶持魏忠贤去干他们。】

 

...

 

“他娘的!这些东林党都该死,啥时候让咱也去那天启时空啊,咱非得给他们杀个人头滚滚,天昏地暗。看看人李世民的都是些什么臣子,气死咱了!”

 

朱元璋愤怒的一拍桌子,把秦始皇和赵匡胤都吓了一抖。

 

赵匡胤道:“朱兄,别生气,这时期不一样,李兄那是王朝刚开始。”

 

朱元璋道:“什么刚开始,咱洪武朝,咱后来砍了几十万,都砍不完这些狗东西!”

 

“后来?现在还没砍吗?”嬴政问道。

 

“咱从史书上看的。”朱元璋道。

 

“...”

 

...

 

【同时,李世民还延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逐步削弱世家豪族的力量。

 

李世民十分重视法治,后世评价他的贞观之治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自隋末崩坏的社会风气得到了极为有效的改善。

 

并且李世民还积极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制定官员的监督考核制度,使得贞观时期的政治清明,政令通达。

 

在经济上,李世民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等政策,使农民可以安定的从事劳作,有利的促进了社会的恢复。

 

同时,贞观时期也是华夏古代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非常发达,极大的促进了物资的有效流通,出现了许多的新兴商业城市。

 

并且,因为唐朝的疆域达到了中亚地区,有力的保证了丝绸之路的兴盛,往来商贸,那是络绎不绝,使得丝绸之路成为了世界黄金通道。

 

在个人作风上,李世民倡导节俭,杜绝奢侈之风,并且非常懂得克制欲望。有时候实在是忍不住了,想要奢侈一把,秀一下,修个宫殿啥的,也有直臣劝谏,他也能听得进去。

 

比如说,也想去泰山封禅,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但是被以劳民伤财给劝了下来。

 

有一些杨广吹子说,都说他们盖过盛唐之大隋的雄才伟略却二世而亡的隋炀帝喜欢大兴土木,其实李世民一样喜欢修宫殿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