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李治到底如何(第2页)

 

于是,懵逼的李敬玄只能带着军队去对战吐蕃名将论钦陵。

 

结果,他让先锋刘审礼上,自己在后面逡巡不前,导致刘审礼孤军深入被俘虏了,吐蕃随即大举进攻唐军,唐军只能不断撤退,然后挖壕沟抵挡。

 

幸好这个时候,有百济归化人,屡败吐蕃,突厥的唐朝名将,此时还是偏将的黑齿常之带着敢死队夜袭吐蕃大军,击退了吐蕃,这才让李敬玄成功退兵。

 

但后来在湟川,李敬玄再次被吐蕃击败!

 

所以,这内部不和,向来是大忌,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才能名传千古啊。】

 

...

 

“混账!你们两个混账东西,都给朕滚出去!”

 

唐高宗李治看到这里,简直气得要爆炸了!

 

刘仁轨和李敬玄两个人都被吓了个半死!

 

...

 

“这混账稚奴,这他娘的都能信?这脑子是不是有毛病!”

 

李世民也是气得火气直喷。

 

...

 

“嘿,你说对了,他脑子是真的有毛病,你遗传的!”

 

隋炀帝杨广哈哈哈大笑起来。

 

...

 

“哈,还真是哦,这李治的脑袋是真的有病!”汉高祖刘邦也笑了。

 

...

 

【总之,唐朝对吐蕃的作战,从这个时候开始,就一直呈现颓势。

 

学者们认为,这是由于李治缺乏战略远见,不重视以龟兹为基础在西域建立良好的根据地,以及对吐蕃侵占吐谷浑的处理不够果断,导致吐蕃在吐谷浑彻底站稳了脚跟导致的。

 

就比如面对这对吐蕃作战的多次失利,李治就曾询问近臣,说:

 

我没有上过战场,以前灭高句丽、灭百济的时候,很多地方就出现了骚乱,现在这吐蕃年年入侵,该怎么办呢?

 

于是,这些近臣有的说该派人和亲,换取和平,休养生息,等时机到了再出大军灭了他们。

 

也有人说,就该现在出大军去干掉他们,不能让他们继续发展。

 

对此,李治也是拿不定主意,干脆就不讨论了。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了三国的袁绍,在面对曹操的时候,是先发展起来再灭曹操,还是直接灭了曹操,也是左右摇摆不定。

 

可见,这决断能力和远见是真的很重要。

 

这些大概就是李治时期的军事情况了。

 

整个唐朝的版图,在669年的时候,达到最大,大概就是李治在位20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这一番军事上的成就盘点下来,感觉李治和李世民差得更远了呀。

 

虽然唐朝的版图在这个时期最大,但是没有李世民打下的良好基础,又怎么能有李治的功绩呢?】

 

...

 

“由此看来,这李治和李世民相比,确实是差得有点远,不能说地盘最大,就是最厉害的!毕竟没有根基,何来高楼!”

 

魏武帝曹操点了点头。

 

...

 

“算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吧,跟李世民相比,那还是差远了。”隋文帝杨坚道。

 

...

 

“呵呵,李治怎么可能跟李世民相比呢?就像老四,说什么永乐大帝,还不是朕给他打下的基础!”

 

朱元璋淡然一笑。

 

...

 

永乐朝,朱棣:“啊?父皇!”

 

...

 

【在经济方面呢?

 

从整体上来说,唐朝的经济在李治时期是持续向前发展的,社会整体上也比较稳定,百姓日子还算可以。

 

不过,在李治后期多次出现了水灾,干旱,蝗灾等情况,导致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粮食歉收的情况。

 

并且因此导致了物价飞涨的情况。

 

不过,李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平稳经济,稳定物价,整体上来说还算不错。

 

但是,李治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兴土木,还听不进去劝,导致百姓劳役沉重。

 

到这里,李治的大概介绍也就完成了。

 

那么,李治到底怎么样呢?

 

在封建皇权时代,评价李治,就绝对少不了武则天,基本上都是说他打击忠良,如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人,而宠信武则天,导致李唐几乎亡国。

 

所以,在这个时期,李治的名声是极差的。

 

到了近现代之后,皇权退场,人们研究历史的时候,目光更加的长远,更加的深入,所以对李治的评价相对来说,好了一些,至少不用每次都带上被武则天夺了江山,啥也不是的这样的看法了。

 

不过,整体上,李治的评价还是比较低的。

 

比如以研究隋唐史最出名的岑仲勉说:

 

李治比较昏庸懦弱,但他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大批贤臣良将,所以在开疆拓土方面,有时候更超过了李世民,但这并非他的能力,而是时势造英雄。

 

而伟人则说:李恪是英才,李治朽木,李世民明明知道,却还是选择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可谓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而到了现在,人们往往喜欢从阶级矛盾,经济矛盾的方向去分析历史。

 

因此李治的名声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就比如李治扶持武则天,打击长孙无忌等人被认为是在对抗,打压关陇集团。

 

而现在的人们,对视史书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很多人认为,史书是官僚集团写的,所以总是站在官僚的角度去记录事情,而不是站在皇帝或者百姓的角度。

 

所以很多人说,史书中虽然有体现出土地兼并的情况,但是却并没有被重点分析,重点全在什么昏君误国,奸臣误国,外戚误国,宦官误国,这误国,那误国身上。

 

不过,这样也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反作用,那就是很多人在评价历史这些帝王的时候,只要这个皇帝打击过土地兼并,打击过既得利益集团,评价就可能被过度的拔高了。

 

就比如李治,我个人觉得,现在网络上的评价,确实是稍微显得有些过分拔高的意思。

 

那么大家觉得呢?】

 

...

 

“呵呵,什么大家觉得?朕就觉得李治是个废物,还是我外孙李恪才行,李世民就是眼睛瞎了!”

 

隋炀帝冷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