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明末的情况(第2页)
...
明太祖时空,朱元璋气得想提刀:“党,党,党,党你娘啊党!”
...
明万历帝时空,万历帝愤怒的大叫道:“把这些人的名字都给朕记下来,全部拉下去砍了,砍了!”
同时,就在这现场,好几个官员都被吓得晕厥了过去。
因为他们就是那些在天幕上被提到的头子!
户部办公点,正担任户部主事的顾宪成看着天幕,嘴里不停的说着不可能,然后噗通一声晕倒在了地上。
周围的同僚看到后,赶忙都躲得远远的,根本不敢去扶!
...
【刚开始,这顾宪成叫上了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几人在这里开会,畅谈理想,针砭时弊等等。
因此时称这八人为“东林八君子”。
慢慢的,就吸引了很多观念差不多的学子啊,不得志的官员等等,逐渐的就形成了一个舆论中心,甚至就连朝廷上的一些高官都跑来参加东林大会!端的是盛况空前,一开会,学院的人都站不下了。
要说一开始东林党就是那么的臭不可闻,那也是有失偏颇了。
可能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时,这些东林党人的一些主张看起来颇为滑稽。
比如,反对空谈,提倡求真务实,反对贪腐,提倡清正廉洁,反对以出身论英雄,提倡人才任用以才能为先,反对皇帝和大臣胡作非为,反对勋贵掠夺百姓土地,要广开言路,轻徭薄赋等等...】
...
朱元璋:“这是在搞什么?”
...
汉高祖:“假的吧?”
...
...
“啥?这些主张看着很正确啊!这有什么滑稽的啊!”宋仁宗赵祯有点发蒙了!
包拯拱手道:“陛下,这应该是说他们光说不练吧。”
宋仁宗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那确实挺滑稽的。”
...
【类似的,看似正确的主张,东林党还提出了很多很多。
并且东林党的人,大多都看上去十分的清廉,不贪污不受贿,不畏权贵,不怕死,行事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此,东林党还有一个别称:“清流”。
在很长时间的里,对东林党的评价都还是很不错的,甚至于几百年后,还有一些人在称赞东林党的气节,廉洁,忧国忧民什么的。
随着东林大会越来越出名,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的政治主张也开始影响到了朝堂,这个原本是学术会议性质的团体也逐渐变成了政治团体。
而前面咱们说到的那些乡党(同乡之党的意思),其实本来还只是抱团,不算很紧密的。
但在东林党的攻击之下,乡党也彻底成型,也就是什么齐党,楚党,浙党之类的。
而他们也给这些参加东林大会政治主张接近的人员起了个名字:“东林党!”
自此,东林党这个名号就诞生了。
...
虽然这些乡党的很多成员都掌握了朝廷很多大权和实权官职。
但是面对着东林党“大义凛然”“义正言辞”“慷慨激昂”“忧国忧民”“大言炎炎”“大放厥词”的攻击,这些乡党居然顶不住了。
于是,这些乡党不再像以前一样,不同地区各自抱团,而是再次来了大抱团。
就比如像齐楚浙宣这四个乡党,就抱团在了一起,一通对抗东林党,史称齐楚浙党!
而东林党呢?
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彻底的变质!
就这样,明末最残酷的党争爆发了。
而党争里最可怕的现象也出现了。
那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只要不是自已人提出来的事情,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不管是有利还是有弊,一律反对!
只要跟我们意见不符,那就是贪官、是庸官,是人渣,是祸国殃民,必须处理掉!】
...
“混账,可恶,这些苟日的东林党,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扯淡!一个个都该死!”
朱元璋气得不停的拍桌子。
...
“一群垃圾,就知道空谈误国,还意见不合就是错的,谁给这些人定义正确和错误的标准?都该全部斩首!”
汉武帝冷哼了一声。
...
【到了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受天启帝信任,掌握大权。
齐楚浙等等乡党一看,挡不住东林党的进攻了,那干脆就投靠魏忠贤吧。
于是,东林党人也给他们起了个名字“阉党!”
就此,双方再次展开了激烈的党争,但这一次,魏忠贤后面有皇帝支持,东林党人暂时落了下风。
不过很快,天启皇帝病死,傻乎乎的崇祯帝上位了。
他一看,这些东林党人都是好人啊,一个个的不贪污不受贿,都是君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