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江阴八十一日(第2页)

另外还有其他许多很有效果的火器或者特别的武器之类。

这让清军吃了大亏,死伤很严重。

刘良佐有些怕了,再次劝降,但还是被拒绝。

在顽强抵抗清军的同时,阎应元还向四方求援。

黄蜚、吴之葵前来支援,但在太湖遇到了博洛,被俘虏了。

曾经被阎应元打败过,然后仰慕阎应元的海寇顾三麻子也带领舟师来支援,但和清军打了三天,不敌逃走!

义阳王朱朝??在砂山被清军击败

秀才金矿带着四百多勇士来支援,被刘良佐三千多兵马堵在了周庄,全军覆没。...

援军全都失败了,但刘良佐也不敢轻易再攻城,只每日不停用大炮轰击北城。

十四日时,刘良佐再次派人来劝降,结果被阎应元反利用,假装要投降。

一群白发老人,毅然带着礼物进入清军大营,然后点燃了藏在礼物中的火药火器,当场炸死无数清军。

十七日,阎应元组织了一千多勇士,趁夜袭营,打完就跑,造成清军千余人伤亡,等清军围过来时,人也早就回去了。

经过这么一折腾,刘良佐再次将大营后移,避其锋芒。

十八日,刘良佐又找来一批和尚,跑到城下劝降,他自已也亲自来了,结果被阎应元骂的狗血淋头而去。

多铎见江阴城久攻不下,十分生气,就调遣后来被李定国打到自杀的汉奸孔有德和被李定国一刀劈死的尼堪,以及博洛前来围攻江阴。

其中这个博洛更是刚刚拿下了松江府,带着20万大军和两百门红衣大炮来攻打江阴。

博洛到达江阴之后,觉得刘良佐是个废物,就将刘良佐打了一顿。

接着,他又将之前被清军俘虏的援军黄蜚、吴之葵绑到城下劝降。

黄蜚说他和江阴城里的人没有交情,让他去劝降没用。

而吴之葵则是愿意劝降,但却被阎应元大骂,说既然被抓住了,那就应该快点去死,哔哔什么?

博洛见劝降没有用,就下令开始攻城,要求三日破城,但是清军猛攻了七天,还是没有拿下来。

于是,博洛又开始搞劝降这一套,还说只要取消大明的旗号,换成满清的旗帜,到时候只杀为首的几个人,剩下的一概不追究,就算不剃发,也会撤兵。

但还是被拒绝。

博洛又降低条件,只要肯竖起满清大旗,就撤兵,还是被拒绝。

接着,博洛又找来了前吴军门督军王海防来劝降,还在城下搞起了杀牛宰羊,对天起誓这一套,表示只要投降,绝不杀掠。

但依旧是被拒绝,毕竟发誓这种事情,早就被司马懿玩烂了。】

...

“可恶,说明朝就说明超,提我大晋干什么?都隔了上千年了!”

晋朝,司马炎十分生气的说道。

...

“垃圾,废物司马家,自已做的烂事,还不让说了是吗?”魏武帝曹操大骂道。

...

【而后,多尔衮更是亲自下了招安诏书,博洛让人射入城中,但阎应元在上面写下“愿受炮打,宁死不降!”,然后丢了回去。

博洛见状,只能继续围困江阴城,并日夜用红衣大炮轰击城墙。

江阴城军民坚守城池两月,逐渐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再加上没有援军,有一些人动摇了,想要投降,但因为阎应元态度坚决而作罢。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一些学子编写了很多歌曲来鼓舞人心,比如著名的《五更曲》

“宜兴人,一把枪,

无锡人,团团一股香,

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

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

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

...

“啊,这...”

历代时空,许多的靖江人、常州人看到这一幕,心里虽然十分不舒服,但是却没办法反驳。

虽然,好多都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但是看着天幕上那些灰头土脸,浑身带血的一个个的义勇之士们,谁能说什么呢?

...

“好样的,这才是我大汉儿郎!铁骨铮铮!”

汉武帝语气肃然的说道。

...

“都是我大明的好儿郎啊!忠臣义士啊!”

朱元璋双目含泪。

...

【八月二十一日,清军发起了总攻。

江阴城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消耗,城墙已经倒塌了很多,却没有石灰,石头可以修补了。

最终,城墙被攻破了,清军从缺口攻入了城中。

眼看着城已经破了,阎应元在城门楼上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

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

“好好好,好!忠肝义胆,堪为百官楷模,你们都给朕看看,你们再看看你们自已!”

崇祯帝神色激动的看着阎应元,然后又看向了其他大臣。

...

【而后,阎应元带着一千多人冲过去和清军血战,并试图突围。

但最终失败!

他见如此情况,便用短刀自刺胸膛,然后跳入河中,有义民陆正先看到,将其救了回来。

但是却被路过的清军给抓到了。

之后刘良佐见到了阎应元之后就哭,阎应元大骂:“哭什么哭,事已至此,快杀我!”

接着,博洛又让人将阎应元带过去,阎应元傲然挺立,背对着博洛大骂,不肯下跪,被一小兵刺伤小腿而倒地。

而后,博洛将阎应元关了起来,阎应元则大喊速杀我。

待到天明之时,抗清三公之一,民族英雄阎应元遇害。

其幸存家丁十多人以及陆正先都坚决不肯投降,被杀害。

县衙内,四十三人集体自焚殉国。

抗清三公之一--陈明遇,血战到最后一刻,直至重伤而死,依旧靠着墙站立着,没有倒下!

抗清三公之一--训导冯厚敦,于明伦堂自缢殉国,其妻子和姐姐投井殉国。

崇祯时期的中书舍人戚勋、褚生(生员的意思)许用,举家自焚而死。

诸生许王家,被清军捉住,劝他说:“你就是一个生员,又没当官,何必要以身殉国呢?”

许王家说:“君臣之义,怎么能按照当官和不当官来论呢?你不用再说了。”

书生笪某,被清军抓后,临刑前说:“我一个小人物,如今也能士大夫一样壮烈而死,为了忠义而死,虽死犹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