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远意 作品

第429章 留言(第2页)

肖秉义拿出放大镜,围绕盒子盖和盒底,及外围四周仔细查看,没发现情况。

他盯着纸盒中的糖果,挪开桌面物件,将糖果倒桌子上。情况立刻有了转机,盒底有十四个楷体小字:

昼夜等长,宝宝不哭。先生墓,知母金。

他知道是李桂琴的小楷,长嘘一口气。倒一杯水喝一口,得意的对朱大明说:

“糖果系李桂琴所寄,盒中有她的留言。线索就在十四字里。几天来的心血,没白费哦。”

邓中放紧皱眉头,不解得问:

“肖秉义,这十四个字,看上去稀里糊涂,你知道是啥意思吗?”

肖秉义沉默了,李桂琴就写了短短十四个字,并没有自己估计的写那么多。

但他感觉,李桂琴已朝他设想的方向迈进。自己对她的判断,方向是对的。

她寄包裹,并留言,说明她目前正被孤独,愤懑,思念亲人等悲情笼罩着,环绕着,包裹着。

朱大明自然高兴,给肖秉义一根烟,还帮他点着。算是对他的奖励和鼓励:

“肖秉义,邓排长刚才问你留言啥意思,俺也想知道。你知道啥意思吗?”

肖秉义一时也无法理解其中准确的含义,只好说:

“我先回办公室静一静,稍后再给答复。糖果可以送回去了。”

他回到办公室,先泡壶茶。靠上椅子,将双腿架桌上。吞云吐雾,思绪渐渐拉长。

“昼夜等长”是啥意思?她是想告诉家人,她每天二十四小时,无时无刻思念亲人吗?

“宝宝不哭”?你叫他不哭,他就不哭了?

可能担心她不在家,儿子可能哭着要妈妈。寄糖果,为的是哄儿子不哭?

“先生墓”又是啥意思?是不是她夫妻俩称老师,亦或父亲为先生?

难道她叮嘱丈夫,不要忘了祭奠老师或父亲吗?她是江南人,应称父亲阿爸,阿嗲呀。

“知母金”?这是啥意思啊?她是不是想,寄了糖果,儿子就知道母亲的金贵了?

难道留言意思,表达思念之情,劝儿子不哭。叮嘱丈夫,不要忘了祭奠什么先生?

难道她冒着风险,就为表达这点意思?就这么简单?娘的个头,匪夷所思哎。

他烦躁的在办公室兜圈子,撑起座椅后的小黑板,写上十四个字。

然后趴椅子背,盯着小黑板。看着,想着,走神了。

南京解放至今,已经过去五个月了。所经历的各种场面,浮现在眼前……

他强迫自己不能分神,抓紧破译李桂琴这十四个字之奥妙。

动脑子的事情,靠强迫,收效甚微。他恼的将粉笔头抛向背后。

只听背后窗户一声响,回头一看,挂窗边的黄历掉地上。

他懒慵的去窗边,捡起黄历重新挂上。站那儿算算日子,数了几张,撕下。

当天是9月21日,离10月1日开国大典,没几天了。他心情又骤然紧张了。

目光离开黄历时,发现日期

他又翻一张,是9月22日,星期四,农历八月初一。其下一行小字映入眼帘:

初二日酉时:秋分。

他曾听导师告诫过,了解中国的节气,对警察破案,鉴别证据,至关重要。

譬如,同样是黎明时分,春夏秋冬,月亏月盈,天长日短,黎明不会固定在一个时间点。

为此,他专门去警校图书馆,对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尤其是对“二分二至”做过研究。

“二分二至”,即指反映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之合称。

太阳由直射赤道,向北、向南移动,即为春分、秋分。

太阳直射北回、南回归线,即为夏至,秋至。

“二分二至”为四季的开始。

他遐想了一会,感叹道: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时间过的真快啊!再有两天,初秋与深秋交接班了。白天、黑夜平分秋色,时间一样长了。”

“一样……长……了。”

他重复末尾一句,语速慢了下来。忽有所悟,一拍脑袋,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