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大虾炒面 作品

第110章 悲伤的河流

 “当鸭子头的哪个。”

 “赵小青是青叔?”

 我嘞个赵小青。

 怪不得不爆本名呢,爆了怕是要掉b格。

 “爷爷,你为什么不见我?”

 “见了没好事,孙子见爷爷除了伸手要钱还能有什么事?”

 “为什么又见了。”

 “我怕我活不到再见面那天。”

 老江头坐在河边上看着老伙计们钓鱼。

 这些老伙计已经是年轻的那批了,与他这般大的早就化为一坯黄土。

 医生建议他不要住在老人堆里,故人离去难免悲伤影响心情。

 但他坚持要住在这里。

 上次离开江家大院,还是在江流出生的时候。

 在所有人都没注意的地方,他带着还年少的江欣看了眼皱巴巴的江流。

 “上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小瘦猴呢。”

 “刚出生才七斤多,能不瘦吗!”

 在遮阳伞下,江流陪同坐在小马扎上。

 但老江头太老了,老到在小马扎上摇摇晃晃的已经无法保持平衡。

 需要江流在背后撑着他。

 即便是这样,老江头仍然目视着湖水的方向。

 他说:“我还想跳一把桥。”

 “爷爷,好死不如赖活着,你再对付活两年吧。”

 “老子说的不是自杀,老子想从南江大桥上往江里跳一把,年轻的时候我们一个个排队着往里扎。”

 江流这会才反应过来,原来说的是跳水啊。

 还以为想不开了呢。

 “这事简单,我开车把你带过去跳不就得了,又不花钱。”

 “跳下去老子还有命吗?”

 “你看你还是惜命,要搁我活到这个岁数,想干什么我就豁出去干一把。”

 “等你活到这个岁数,就知道豁出去这三个字有多难。”

 “还有什么牵挂着你,三个儿子?”

 老江头没有接起这个话题,转而说道:

 “这个补偿满意吗?”

 “满意。”

 有些事一定是被老头子默许了的,比如让江流回家。

 这也算是江旧岁交出的补偿答案。

 在有些层面的交锋里,即便是父亲和儿子之间的考题也不会说出口。

 我不说,但你得把试卷答上。

 珍贵的永远不是什么股权和资金,而是这场家宴本身的价值。

 光明正大的走进家门,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

 江新年二十年都没换来。

 江流本不该这么容易,一切都是对那场车祸的补偿。

 “不能再出人命。”

 “好。”

 “他们三个谁更适合?”

 话题跳跃的有点快,江流思考了一会,这问题大概指的是江家三兄弟。

 他勉强给出了答案。

 “二伯。”

 “他们都不合适。”

 你看看,这老头坏得很。

 你没想让我回答,你说话就别大喘气。

 “都不合适但都想试一试,所以他们都盼着我死。”

 江流没有回答,算是默认了这件事。

 他们现在用的代词是亲人才用的词汇。

 作为儿子,他们不会盼着父亲死。

 但爷爷聊得显然是另一层面的身份。

 作为其他身份,就不一定了。

 “你父亲是最恨我的一个,但我理解他。”

 “愿闻其详。”

 江流闭着眼睛都知道,用这种谜语人的方式起话头。

 肯定是要讲故事了。

 就跟想找朋友发泄的时候,会用“我跟我女朋友吵架了,我很生气,你知道发生什么了吗?”这种句式。

 这时候就是要接话。

 老头子闭目养神像是在回忆过往,他的记忆长河太宽阔了。

 他说你爸是和我年轻时最像的人。

 因为在混乱的地方,也能混的风生水起。

 作为海运起家的家族,在某些较为混乱且需要二次扩张的年代,必要的手段是无法避免的。

 早期的青帮也诞生于漕运。

 运输这种东西自古以来就是靠打出来的。

 毕竟有了码头和航线就能坐地生金,谁不想要?

 但打可不是打架凶就可以的。

 把人打死就能夺得所有权吗?

 别闹了,又不是比战斗力的小游戏。

 义薄云天这四个字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嘲讽,但面对码头工人或是底层小弟。

 这四个字就是天大一样的招牌。

 因为这是底层社会复杂信仰里罕见的共通精神纽带。

 底层人只想跟着大哥混饭吃,你有这块招牌我们就跟你混。

 江老三就是这种人,他是富少爷。

 但办事讲究、敢打敢拼。

 这就是极为特殊的品质。

 因为其他锦衣玉食的富少爷不敢。

 你是富少爷,你会吃住在码头、打仗往第一个冲、当底层人的散财童子吗?

 拥有的多顾虑就越多。

 江老三也有顾虑,但他就是敢。

 他敢,所以他混的就大。

 这事江老大和江老二都干不了。

 大到他会跟着航线在海上跑,围绕整片海域的无论是正规运输、灰色运输。

 来到这里都要跟江老三拜码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时老爷子已经过上了这种半退休的生活。

 是江老大在主事。

 但整个江家都很喜欢老三,因为他能带给家族实打实的利益。

 谁不喜欢钱啊?

 而且江老三那个人满身的江湖味,孩子们也都喜欢他。

 在外面惹出事都会给三叔打电话。

 可以说在家族里的威望甚至要超过老大。

 ...

 “我确认一下,你说的是江新年,不是什么私生子吧?”

 “就是你爹。”

 “那我和我妈还缩在小房子里?”

 “听我说完。”

 老爷子继续说。

 他说时代是要变化的,在时代的车轮里谁拦路都是螳臂当车。

 江家要转型。

 江老三那套不适用了。

 而从小就是读书种子的老二站了出来,他在家族会议里指着老三的鼻子大骂:

 “你别再坚持那套,否则咱们就要落后。”

 老三当然不同意,因为这是他真刀真枪、浑身是血拼出来的。

 这两个词听着很简单,但这是无数个日夜的积累。

 搁谁都抛不下。

 而且成功是后来者才说的,在当时的阶段,谁敢保证转型是对的。

 于是老二和老三明争暗斗了很久,多大的事都干了。

 彼时的老爷子觉得这是好事,他欣赏老三的行事作风,也肯定老二的大局观。